开化大堂前餐厅

  • 更新时间:
  • 地址:
  • 电话:
  • 荣获:
  • 颁发机构:

开化芹南路尽头有一家餐厅:没有时尚华丽的装饰,没有高端奢华的逼格,可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老家“妈妈的厨房”。大堂前餐厅全新阐释了中式古典的另外一个意境:古典可以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名人字画、庭院深深的文人世界,也可以是这般回归自然、温馨古拙、舒适安宁的世外桃源。 与大堂前的邂逅源自采访水晶包。我被餐厅里一整面墙的蒸笼吸引住了目光。看到这种复古的蒸笼,就不由想起小时候我们家也有一个类似的蒸笼,妈妈经常给我蒸小笼包吃,可惜数次搬家,早就丢失了。如今看到这么多,顿时觉得很亲切。



老板娘汪娜说,蒸笼来之不易。市面上找不到,是一个亲戚介绍了河北的厂家定做,还特意做旧了。

 

大堂前餐厅的装修风格也如同这些蒸笼一样,十分暖心。厅堂吊顶用的不是华丽而生冷的灯饰,而是一个个灯笼,包厢前点缀的竹子是汪娜的爸妈老家自己种的。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汪娜的心血,店面不大,装修却花了一百多万。



我好奇地问汪娜,餐厅为何取名“大堂前”?


六年前,为了孩子学业,汪娜放弃了金华高级酒店的餐饮管理工作,回到开化。2015年,偶然的机会重操旧业,她想要给开化人一个除了高端餐厅和街头排挡之外的选择——一个“环境讲究,土菜地道,性价比高,氛围温馨”的温暖小馆。


她想起了小时候苏庄农村的样子。一幢大房子住着父母和几个子女,一家一个房间,各家有各家的厨房。但是到了饭点儿,一大家子共用一个大厅堂。老少围坐一炉,有喝有吃,有说有笑,不分彼此,其乐融融。这个大厅,用家乡话,就叫做“堂前”。



长大后,汪娜搬进了城里,住进了楼房。大伙儿用水泥的墙壁把自己围起来,串门吃饭也不得不郑重其事。汪娜怀念小时候大家一桌吃饭的味道,便把她的餐厅命名为“大堂前”。大堂前就是汪娜的家,地方虽然不大也不豪华,却特别温馨、富有人情味。



在汪娜的理想中,大堂前不仅是个“大快朵颐”的享食空间,更是一家人团聚一起交流情感的温情场所。




家的味道


汪娜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们:“我从不打广告,因为开化人民很朴实,在开化开餐厅,菜好吃是第一位的,菜不好吃,装修得再好看也没用。”





于是我们一致决定,当天晚饭在“大堂前”解决。大堂前的拿手菜都是名气十分响亮的开化土菜,不刻意追求创新,但求味道好吃。开化清水鱼、马金豆腐干、小炒肉、开化清蛳、水晶包、钱江源山珍,吃的我们筷子停不下来,肚皮滚圆站都站不起来。



个人最爱三道菜。


卤鸭,作为一个杭州人,居然在开化遇见了此生最好吃的卤鸭之一:润滑多汁,肉质紧实细腻,柔韧而不老,越嚼越香,很有嚼劲,且那股香甜的味道深入鸭骨,吃完口齿留香。



小杂鱼,顾名思义就是有各色各样的小鱼,一盘鱼混杂了近十种野生小鱼:黄刺、红汉、白汉、青条蛳、鲈鱼、鳜鱼、石斑鱼等。


曾几何时,这种个头小小的鱼儿因为肉少刺多,根本没人愿意吃,如今却成了食客们的抢手货。可惜现在这样的小鱼因为环境原因,越来越少见了。



食客们今天能不能吃到小杂鱼,吃到哪种鱼,全看当天垂钓者的运气。大概也只有开化这种几乎全境一类水的好地方,才吃得到这么美味的小杂鱼。


如果说一种鱼就是一种鲜,那么这样的一盘混杂了很多种鱼的菜,能鲜到什么程度呢?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鱼汤更是美味无比,用它浇在白米饭里,能忍不住吃上好几碗。



腊肉炒白苦瓜,其实苦瓜很适合我这种想减肥但抵御不了美食诱惑的人。每100克苦瓜只有18大卡热量,比番茄还少7大卡,却更有饱腹感。而且其中所含的苦瓜素,根据实验发现,1毫克就可阻止100克的脂肪吸收。



可惜我不太适应得了苦瓜独有的苦涩味道。然而开化的白苦瓜却只有微微的清苦,口感更清脆,水分更多。我几乎是第一口就爱上了,离开开化前,特意去菜场逛了一圈,买了两个白苦瓜回家。


遗憾的是,这天我们没吃到“大堂前”闻名遐迩的炊粉菜,因为店里的“炊粉阿姨”兼老板娘汪娜出差不在。汪娜当上“炊粉阿姨”的故事十分有趣。一开始,大堂前的炊粉师傅是汪娜的舅妈,后来舅妈回老家了,汪娜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被迫赶鸭子上架。


虽然她从来没学过厨艺,但毕竟从小到大看大人做炊粉,大致流程还是知道的。头三天练手给员工们吃,大家七嘴八舌提意见,汪娜再改进,到了第四天上席,立刻赢得了客人的满堂彩。





炊粉肉、炊粉鱼、炊粉鸡、炊粉狗肉、炊粉蔬菜、炊粉豆腐、辣椒包等等,只要是食材都能“炊”之。这当中炊粉蔬菜是汪娜的拿手好戏,如今已经成了大堂前的招牌菜。


汪娜的手艺得到了一众粉丝的肯定和点赞。本来,事务繁忙的汪娜一直想找个师傅来顶替自己,可是找来找去,没找到手艺比自己更好的人,只好继续当个“炊粉西施”啦。



学会做菜后,汪娜按奈不住嘚瑟的心,回老家给爸妈烧了一桌菜,看着年迈父母万分惊喜的笑容,汪娜有些开心,也有些心酸,毕竟为了事业,她也不能常回家看看,给父母做些好吃的。


汪娜有个十分宏远又暖心的计划:多找一些做菜好吃的农村妇女,就像已经在店里工作的水晶包阿姨王美芝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菜,让更多的食客品尝到“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