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道

  • 更新时间:
  • 地址:
  • 电话:
  • 荣获:
  • 颁发机构:

2019年陕菜品牌店-“羊道”即食羊之规矩。把羊作为主角,加上配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杂,让羊的各个部位和配料的清香完美的结合。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调整各种配菜,做出一百九十六道菜品,每一道菜都能达到食用和药用的结合,不断挑动舌尖上的味蕾。羊道御宴道道取材于羊,但菜名中却不含一个羊字,从各种手抓,碟到爽口菜到听《榆林小曲》,正菜从鸣锣开道起共一百零八道止。

书少牢,品羊道彰显传统。

 颂庖人,留厨艺古为今用。 




  羊道:羊--少牢(古时对羊的称谓)食材也。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能够暖中祛寒、温补益气、开胃健脾。山羊属凉,绵羊属热。道-----指规矩、道亦有道,大道无边。从零到总、从单一复合。 配以其他食用原料,达到味美质佳的菜肴,同时注重营养、食疗兼备,“羊道”即食羊之规矩,羊道遵循孔圣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理念。配以其他食用原料,达到味美质佳的菜肴,同时注重营养、食疗兼备,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陕北羊道”餐饮文化。



  今天中华陕北羊道在多方努力下由榆林羊道餐饮公司历经6年研发终于将500多年前的宫廷御宴搬上了老百姓的餐桌。形成了优质肉羊养殖、脱酸排浊、分档加工、中央厨房、示范标准店文化旅游推广为一体的羊产业链。




  地处毛乌素沙漠之南边缘的榆林,与内蒙古、宁夏、山西毗邻。榆林羊道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蒙汉民族长期交往,杂处融合,取材易、而质佳,从古至今待人请客均以牠为主。从民间到地方官员,从臣到君,都以食羊的系列菜肴为荣。



  榆林历代庖工厨人,常年积累之技艺、把牠从首到脚、从五脏六腑到皮肉、到骨、到髓、到乳、到血、配以其它食材,重荤轻素,:以陕北菜系的烹技方法烧、煮、炖、烩、炒、蒸、炸等为主加工成一定格局的席面。亦泛指全羊宴(又名:羊道),《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二册卷十六、二一0页记载:冬十月戊辰,帝渡河。己卯,次榆林。十一月庚子,调西官厅及四卫营兵赴宣、大。壬子,次绥德,羊酒郊迎,御帐殿受贺幸总兵官戴钦第。




  《榆林市志》一九九六版,文物志第六百八十七页记载:明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武宗皇帝巡边,到榆林,居住三月之余,纳延绥总兵戴钦之女为妃,行宫设在榆林城内太乙神宫,(即今“凯歌楼”)上。传说:皇宫御厨和戴总兵府的官厨及当时榆林民间厨师名家,合作制成以羊为主的席面,贡奉武宗皇帝,武宗皇帝吃的非常高兴,龙颜大悦,连吃数日,御赐“羊道”,以作表彰。并赐戴总兵上方宝剑,挂征西将军印,戴氏声威显赫一时,今榆林东山之上的戴兴寺即是戴氏宗祠。




  由于武宗皇帝御赐“羊道”二字后故在民间形成以羊为食材主料的“羊道御宴”也成为陕北最高档次的地方宴席。后来北京也大兴“羊道”先后有盛红楼、盛宾楼,成为当时京城皇族达官的重要宴席,清入关后延习“羊道”逐渐形成“满汉全席”。五百年来经沧桑、历磨难、经历代厨师与“食”具进,形成井然有序的“羊道”一绝,历代政要、名人、将军、军界、雅士、商界名流来榆林必食“羊道”,张学良、杨虎城来榆林井岳秀就以“羊道”招待这些贵宾。



  榆林明代以来就是长城九边重镇之一,镇北台下易马城是蒙汉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这样榆林手工艺人的大量容集形成行当齐全的七十二行,个个露锋芒、能仁志士皆出。



  他们与当地的风俗民情,逐步形成独具边塞风味的四大节、八小节,七十二个渣渣节。七十二行均有固定的行会和指定祭祀的日子。如:餐饮行会每年的三月二十七日是东岳大帝圣诞之日,七月二十一是佳县白云观的魁星圣诞之日,也是“羊道”日。文人墨客吟诗作对评定优劣成为佳话。民间的祭祀、寿宴、婚丧嫁娶、生辰满月、请客招待均以食羊为主的菜肴来安排接待宾朋。 从上马点心、下马点心,水果、干果、手抓碟,再从凉到热、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单一到复合,慢慢形成比较完整以“羊道”为核心的美味佳肴。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对时料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彩凤眼”的做法,夏多用莲藕,莲藕能消热止渴,秋多用山药,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春多用竹笋,竹笋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冬多用蘑菇、蘑菇味性甘、平无毒。选料要求精准、配料合理、富含营养,可口健康。对于全羊的各个部位和每个菜肴的选料相当的准确,如:“泰极秦仓”是选头部的腮花肉。“如意探灵芝”是选鼻头肉。“玲珑宝塔”是选羊的心。“敲肉三丝汤”是选用的夹心肉。各个部位均有它的食用价质和营养价值,如:“盐水椒肝”羊肝是羊中最具独特性质的食材、从化学角度讲,属脂溶性维生素、视黄醇,具有抗传染病、抗细菌侵入、抗眼花、干眼病、明目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材。



  在制作“羊道”菜肴的过程中,它的特色和独创性,体现在营养合理、用料独特、选料讲究、加工工艺独特,特别对汤的应用上有独特的秘方。并有口头语:“戏子的腔、厨者的汤”菜均以汤出味,杜绝使用味精。在用膳过程中,用夜光杯饮酒。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听榆林小曲、陕北道情和陕北说书,在休息时有文房四宝、吟诗作赋助兴。在菜谱文化特点上,所有计一百九十六道菜名中,没有一个羊字 ,均以菜的典故、材料、形色、味道、寓意、营养等特点命名。 



  在“羊道”制作中所选用的陕北当地独特的佐料、调料以及特殊配方对菜肴独特的味道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如陕北山地红葱:既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发表通阳、解毒调味、对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的作用,又有改腥膻的作用。另一佐料地椒草:具有清凉防暑、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滋胃润肺之功效,同时因羊长期食用后,使羊肉质香而无膻味,老百姓称之为香草羊。有“陕北三宝、羊肉、荞麦、地椒草”之称。




  经过十多年的挖掘、抢救、整理、访问、研究、改进,使“羊道”宴进入程序化、规格化 .经过反复走访老厨师,药剂师、名人、专家以及各个菜肴的传统制作方法等 .经反复多次实际制作,结合古谱、古法和现代加工工艺以及营养学理念使之糸统化.从菜肴的色、香、味、型,以及器皿、保鲜的方法等,并对人体的营养保健提供了有据的资料以及历史上接待规格、程序给予定位。




  “羊道御宴”从早晨开始的各种手抓碟——爽口菜——休息听《榆林小曲》——正菜从“鸣锣开道”起共一百零八道止。中间饮茶、吃酒、听堂会、赋诗吟词、说古论今活跃气氛,促进和谐社会。还有官员大臣宴、民间宴席均按程序进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仪式。 




  “中华陕北羊道”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独立成菜系的饮食文化遗产。今研发已形成了——羊道御宴、羊道官府宴、全羊宴等中华陕北羊道系列菜系。2011年《中华陕北羊道》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陕北羊道”及标识,“全羊宴”及标识 ,已取得国家商标局商标认证。

通过对羊道古谱的收集、整理、还原,使濒临流失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延续,并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结合了八大文化形态和内涵即餐饮文化、宫廷文化、药膳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游牧文化、陕北文化、酒文化,从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华陕北羊道餐饮文化。


来源:榆阳宣传


榆林羊道,1只整羊和6副羊杂碎,共计一百九十六道菜,道道经典。明武宗来到榆林,吃了羊道之后,龙颜大悦,回京后将其带入京城,成为权贵争相品尝的美味;大清王朝受羊道文化的启发而后有了“满汉全席”;民国井岳秀以“羊道”宴请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不一样的羊,才有了不一样的味道。羊道的羊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榆林人“庖丁解羊”,从首到脚、从五脏六腑到血肉骨髓,加入了地椒草和大红葱,配以精品时蔬,重荤轻素,加入技法烧、煮、炖、烩、炒、蒸、炸,做成一定格局的席面,羊道已成。

简单介绍羊道中的几种经典菜品

……

鱼跃龙门角1

主料山羊耳台即羊耳的根部亦称龙门角。

辅料:三色鱼丸、青菜叶、枸杞、淀粉、调料油、上汤等。

特点:鱼羊结合、营养丰富、外坚里脆、口感独特,一羊有双耳,五羊成一菜,

鱼跃龙门,吉祥如意。

油泼天花2

主料:山羊羊脑,俗称天花。

辅料:首乌粉、香菜、三椒油、葱、 姜末、盐、花椒粉。将山羊头拨皮、撬开头盖骨,露出天花撒上香菜、首乌粉、椒盐。

特点:现宰杀、现生吃、脑嫩如腐、益智开灵,羊首自古即为祭祀敬贡之物 ,

此菜为羊道御宴中最高礼遇。

锦绣天花板3

主料:山羊喉骨亦称天花板。

辅料:水泼香菇、水泼蘑菇、金钩、莴笋尾、胡萝卜、淀粉、 葱、姜、 盐、上汤、

香菇水、胡椒粉。

特点:山珍海味一锅烧,汤鲜骨脆好味道。

瀑落银泉4

主料:熟山羊后舌肉亦称落水泉。

辅料:菜胆、枸杞、淀粉,佐料:葱、姜末 、盐、上汤、黄酒、胡椒粉。

特点:荤素互补、口感独特。

羊道共有196种

但196并不只是一个数字

它是复兴文化

它是源远流长

它是推陈出新

榆林人生生不息

羊道必将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