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美食文化
发表时间: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粤菜师傅”工程羊城行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市领导的批示精神,确定在全市寻找一批“粤菜名品名店名厨”(下称“三名”活动)。市三项工程羊城行动领导小组积极部署,从今年2月份由市人社局和团市委牵头,以市三项办名义印发工作方案,设计活动文化标识(LOGO),聘请活动代言人,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组建评审专家团队,精心打造宣传矩阵,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确保活动有序展开。经过报名征集、初次筛选、网络众选、探店复选、集中遴选、专家评定等程序,共拟定96个对象为粤菜名品名店名厨(见附件),其中:“名品榜”入围31款,包含经典菜品、创意粤菜、广府茶点、民间小吃、非遗美食等多个种类;“名店榜”入围企业35家,涵盖广州地区各大知名餐饮酒楼、百年老字号、网红潮店、风味小吃店;“名厨榜”入围名厨30名,涵盖老中青三代粤菜师傅。现将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自2021年9月22日至2021年9月27日止。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系。
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43号
联 系 人:黄建光
联系电话:83193960
邮 箱:gzzjc@gz.gov.cn
附件:入选广州市寻找“粤菜名品名店名厨”活动项目榜单
广州市“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
三项工程羊城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代章)
2021年9月18日
附件
入选广州市寻找“粤菜名品名店名厨”活动项目榜单
一、粤菜名品榜
(一)经典粤菜榜入围菜式11款(第十名并列2个),分别是荔湾区3款,越秀区3款,海珠区2款、天河区2款、黄埔区1款。
(二)创意粤菜榜入围菜式10款,分别是黄埔区2款、番禺区3款,荔湾区3款,越秀区、天河区各1款。
(三)风味小吃榜入围菜式10款,分别是荔湾区3款,海珠区2款,越秀2,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各1款。
二、名店榜
(一)地标美食店榜入围企业12家(第10名并列3个),分别是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各2家,越秀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从化区、增城区各1家。
(二)人气潮店榜入围企业13家(第8名至第13名并列),分别是海珠区、番禺区各3家,荔湾区2家,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南沙区各1家。
(三)知名小吃店榜入围企业10家,分别是荔湾区3家,天河区2家,越秀区3家,番禺区、增城区各1家。
三、名厨榜
(一)粤菜大师榜入围名厨10名,分别是荔湾区4名,天河区2名,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番禺区各1名。
(二)粤菜师傅榜入围师傅10名,分别是越秀区4名,荔湾区、天河区各2名,白云区、花都区各1名。
(三)粤菜新秀榜入围新秀10名,分别是荔湾区4名,番禺区3名,越秀区、白云区、从化区各1名。
广州市必吃餐厅 ...更多

-
2022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兰亭永,是成都、上海玉芝兰之后,在广州开出的另一朵花。“永”,取自餐厅主理人Ricky的中文名(李永佳)中的一字。冥冥中也暗合了兰桂均“永”远坚持的烹饪哲学:以汤定位,以食材定格,以调辅料定神。

-
2022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潮跃】是潮汕的潮,跳跃的跃,取的是“超越”的谐音,跃团队的第三部曲, 代表着“跃”团队超越自我的追求,在不断追求卓越与极致同时超越自我, 创造了潮跃。

-
2023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2022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2021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2020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2022黑珍珠二钻
“跃·Yuè”十分鲜明的表达着这家店的主旨,跳跃 & 粤菜,这是由一班广州联合造食食研厨房的年轻厨师们,用他们跳跃的思维而研发出来的现代粤菜。自成立以来,跃·Yuè·的团队不断挑战自己,在创始人彪哥的带领下,在钻研粤菜精髓的同时,不断地吸取中国、以及世界各国菜系的精华。

-
中华餐饮名店 2023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2022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2021橄榄中国餐厅大奖 米其林一星 国家五钻级酒家
米其林评审员评价:「对一般粤菜馆的烦嚣环境生厌?不妨到以欧陆风格设计、设三十多间厢房的炳胜公馆用膳。餐厅主营原味、新鲜的精品粤菜,主厨钟师傅定期研发新菜式,引以为傲的作品包括冷水猪肚、每天限量十五只的荔枝鸡,和肥而不腻的秘制黑叉烧等等。爱好一盅两件的客人不妨于早午市光临,可尝到价格亲民的创意点心,还有几近绝迹的手工茶点。」
广州市经典名菜 ...更多

-
中国(广东)地域十大名小吃
广州有一家开了五十多的的粥店,几乎无人不知,最初它的名字叫原称“三元及第粥”,系取封建时代科举考试高中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意思而命名。后用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伍湛记。相传有位秀才上京赴考,其妻怕他路途遥远挨饿,专门把肉丸猪肝等饱肚的材料放在一起煲粥,秀才十分感动,最终摘得状元桂冠衣锦还乡,把这种粥命名为“及第粥”,由于里面有肉丸、猪肚、猪肝等,又称为“三元及第粥”。后人纷纷效尤,现在在西关地区逐渐演变为,学生在高考前一晚吃及第粥,以求“状元及第”的好意头。每年高考前,来吃及弟粥讨个好彩头的人挤满了店铺。

-
中国(广东)地域十大名小吃
叉烧包是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传统西关名点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叉烧包是因面皮内包入叉烧肉馅,故使用此名。 叉烧包的面皮是用北方常用的发酵面团经过改进而成的。包制时要捏制成雀笼形,因为发酵适当,蒸熟后包子顶部自然开裂,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叉烧肉馅的开花馒头。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

-
中国(广东)地域十大名小吃、百味中国(广东)之特色旅游小吃
牛肉丸又称手捶牛肉丸,是广东省汕头市有名的传统小吃之一,起源于潮菜。牛肉丸作为汕头市乃至整个广东潮汕地区最知名、最大众化的特色传统小吃,其既可作点心,又可作为一道筵席汤菜,牛肉丸制作细致,色泽红润,柔脆有弹性,鲜美馨香,口感嫩滑。

-
中国(广东)地域十大名小吃
沙河粉,简称河粉,外文名Shahe noodles,是广东省广州地区一种大众化的传统名吃之一,主要食材为大米。属于粤菜,口味滑,爽软韧柔劲道。因此粉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烹饪时间为15~30分钟,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铁、磷、钾等营养元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除炒制之外亦可以用下汤煮,广东人称之为“汤河粉”或“汤河”。
广州市著名小吃 ...更多

-
中国(广东)地域十大名小吃
虾饺是广东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属粤菜系,虾饺始创于20世纪初广州市郊伍村五凤乡的一间家庭式小茶楼,已经有百年历史。传统的虾饺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馅料有虾,有肉,有笋,味道鲜美爽滑,美味可口。现在最常见也是最正宗的当属广式水晶虾饺,水晶的表皮、大大的虾仁、精致的蒸煮工艺,却有着低廉的价格,深受喜爱。

-
中国(广东)地域十大名小吃
叉烧包是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传统西关名点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叉烧包是因面皮内包入叉烧肉馅,故使用此名。 叉烧包的面皮是用北方常用的发酵面团经过改进而成的。包制时要捏制成雀笼形,因为发酵适当,蒸熟后包子顶部自然开裂,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叉烧肉馅的开花馒头。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

-
中国(广东)地域十大名小吃、百味中国(广东)之特色旅游小吃
牛肉丸又称手捶牛肉丸,是广东省汕头市有名的传统小吃之一,起源于潮菜。牛肉丸作为汕头市乃至整个广东潮汕地区最知名、最大众化的特色传统小吃,其既可作点心,又可作为一道筵席汤菜,牛肉丸制作细致,色泽红润,柔脆有弹性,鲜美馨香,口感嫩滑。

-
中国(广东)地域十大名小吃
沙河粉,简称河粉,外文名Shahe noodles,是广东省广州地区一种大众化的传统名吃之一,主要食材为大米。属于粤菜,口味滑,爽软韧柔劲道。因此粉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烹饪时间为15~30分钟,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铁、磷、钾等营养元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除炒制之外亦可以用下汤煮,广东人称之为“汤河粉”或“汤河”。
广州市特产手信 ...更多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萝岗糯米糍,指产于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糯米糍品种的荔枝。萝岗的糯米糍荔枝被誉为岭南第一品,果大、果皮鲜红美观,皮薄肉厚核小,肉质嫩滑,香甜多汁,风味极佳,与萝岗的桂味与增城的桂绿并称为“荔枝三杰”,享誉港澳、东南亚地区的名牌产品。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萝岗栽培甜橙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代就已有栽培,至今已500多年的历史。有“广东徐霞客”美称的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这样描述:“自小坑、火村至萝岗三、四十里,多以花果为业……每田一亩,种柑橘四、五十株……”。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新垦位于珠江入海口围垦地区,泥层肥厚,水源丰富,环境净洁,气候适宜,所产莲藕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夏季采收的莲藕嫩白爽脆,味道甘甜清香;秋冬季节所收获的莲藕肥大丰满,味道松粉、藕香浓郁。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丝苗”是增城市的特优水稻品种。丝苗米米粒细长,无腹、心白,透明晶莹。丝苗米饭软硬适中,芬香可口,素有“米中之碧玉”、“饭中之佳品”等美誉。
广州市文化遗产 ...更多
-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是古代岭南地区的首府,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建城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五羊传说就流传于现在的广州及其周边地区。 据晋代顾微的《广州记》记载:“广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故...
-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在广州市海珠、番禺、南沙区的咸水歌,又称“白话渔歌”。 它既是疍民闲时娱乐的船歌,又是疍家迎娶习俗、庆贺中秋的一种歌唱形式,据古籍记载推算,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明清时期尤为兴盛。 广州咸水歌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多以口语、俗语等入歌。歌词...
-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貔貅是增城市客家人的传统舞蹈,又称舞客家猫,主要分布在派潭、正果、荔城等镇乡。据当地民间流传,大约兴起于明末清初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的年代,距今已近300年。 增城的貔貅道具以泥巴和纸张为主要制作材料,造型相当独特:长长的身子,圆圆的脑袋,...
-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番禺鳌鱼舞盛行于广州市番禺区滨海的石碁镇沙涌村及沙湾、渡头、龙岐、西村、龙津等地,相传是沙涌江姓祖先于明初从浙江随军入粤,在番禺落户时把鱼灯舞传来,并与当地民间的鳌鱼崇拜融合衍化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沙涌一带自古即流传海中鳌鱼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