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美食小吃

青岩糕粑稀饭

一碗正宗的糕粑稀饭,主要是精挑细选贵州本地上好的粘米、玫瑰花、花生、芝麻、葵花籽作为原材料,尤其是玫瑰酱烹饪更是考究。在炉火上烧一壶滚水,壶嘴正冒着热气,一只精巧的小木甄放在水壶盖口的位置,木甄内部有鸡蛋大小的圆孔,将一小块圆圆的类似年糕一样的东西填进小木甄之中,经过水壶内的热气蒸。然后就开始用汤勺舀一勺白白的类似面粉一样的东西放在碗里,浇红糖水调散,再用滚水冲入,搅拌成稠糊状,芝麻、核桃仁、花生籽、葵花籽、玫瑰瑰酱,搅拌均匀,这时一碗类似八宝粥,看着却比八宝粥更赏心悦目、香甜诱人的小吃糕粑稀饭,就做好了。

贵阳肠旺面

贵阳肠旺面由五部分组成:面条,肥肠,血旺,脆哨,鲜汤。面条内加鸡蛋精制,食不粘牙;肥肠同花椒,八角一起煨炖,老嫩适中;血旺由沸水烫熟,鲜滑细腻;脆哨经滚油炸成,松脆酥香;鲜汤由猪骨和鸡骨熬出,回味悠长。以5大件为本,再配以8种佐料,经由12道工序制成的肠旺面,辣而不猛,油而不腻,满口飘香。自清代同治年间问世以来,人们长吃长旺,已成了贵阳地区极负盛名的一种。

花溪牛肉粉

花溪牛肉粉发源地贵阳花溪地区,是贵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牛肉、酸莲花白、芜荽等。由多种名贵中草药精心严格制作,做出的牛肉粉与众不同,汤鲜味美,肉香。吃过的人赞不绝口。花溪牛肉粉选用上等黄牛,精制米粉,多髓牛骨,熬成鲜浓原汤,加上爽滑的蒸气米粉,配以醇香的牛肉,添上开胃的泡酸菜,点缀以新鲜芫荽,如果您能吃辣,加上贵州特有的香炒辣椒面,一碗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牛肉粉跃然呈现。

贵阳丝娃娃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在贵阳是一种常见的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只要在贵阳各地每一处街上,几乎都能看得见。而此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当地人吃时,当然少不了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这蘸水就是丝娃娃的精髓。在贵州省会贵阳市众多丝娃娃小食摊多沿街而摆,颇具特色,有一二十个品种。菜丝切得极细,红、白、黄、黑等各种色彩相间,十分漂亮。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贵阳特产,是流行于贵州各地的名小吃。

贵阳雷家豆腐圆子

雷家豆腐圆子是贵阳的一道汉族特色小吃,始创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赢得芳香四方溢,白玉入油亮似金。煮豆烯萁千年事,隔桌呼酒忆古今。金豆人磨转蟹黄,坡仙知味流涎长。俯见维雉牵衣儿,指说雷家圆子香。”这首诗对贵阳雷家豆腐圆子的赞誉可谓淋漓尽致。

贵阳米豆腐

贵州的米豆腐看起来和四川的凉粉有些相似,但是做法和调料以及口感口味却全然不同。米豆腐看上去很像豆腐,制作过程和豆腐也很相似,但是原料是大米,所以名字顺其自然的叫做米豆腐了。米豆腐是贵阳传统的夏令清凉小吃,是用当年的新米经水浸泡后打磨成浆,在文火上加热煮沸用卤水点制而成。食用时切成2-3寸的长条,放上葱花、姜末、蒜泥水、黄豆、云南黑大头菜、酱油、食醋,最后淋上红油香辣,一碗消暑解馋的食品令你欲罢不能。

贵阳碗儿糕

碗耳糕又名“娃儿糕”,形状像一个小茶碗,因用“碗耳糖”制作,小孩特别爱食,故名。碗耳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贵阳的传统著名风味小吃。

贵州辣子鸡

贵州的辣子鸡也是相当过瘾的一道菜,不同于川渝“鸡少辣椒多”的吃法,贵州辣子鸡以鸡肉为主。糍粑辣椒在锅里炒得越久,越发浓香,不同于其他辣子鸡被炸至干香的口感,贵州辣子鸡外焦里嫩,鲜嫩的鸡肉与醇厚的辣味交融在一起,辣的刺激绵长爽滑,相当过瘾。

花江狗肉

花江狗肉是源产于贵州省关岭县花江镇的一种菜品,其制作烹饪技术要求高,主要原材料有肥嫩狗,花椒,砂仁,狗肉香等,口味鲜香、香辣,花江狗肉是贵州走向全国的特色美食之一。寻常烹狗,是入红卤水卤成五香狗肉,味道近猪蹄鸡爪。花江人独辟蹊径,选用二三十斤的当地公土狗,像杀猪一样屠宰去血留皮,以砂仁、花椒、八角、老姜诸香料入水煮狗肉至八九成熟,尔后大刀切菲薄大片,入滚汤烫涮蘸料而食,最得狗肉之香、嫩、鲜、美。

黔味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黔菜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广受大众欢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泛滥成灾”,几成中国菜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贵州的食谱通常这样记载宫保鸡丁:“贵州名菜,成菜色泽金黄,鸡肉鲜嫩,花生米香脆,咸辣略带酸甜”。宫保鸡丁用的是糍粑辣椒,咸辣略带酸甜。

素瓜豆

素瓜豆道菜好象是上不了什么台面,但是在贵州没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夏天,家家户户都经常做来吃。这一碗素瓜豆中的小瓜与棒豆都产于夏季,加清水煮熟就能吃,地道的贵州素瓜豆千万不能加任何调辅料,才能吃到瓜豆最纯粹的甜味。说起来特别简单,把新鲜的棒豆掐去筋折成 3-4 厘米长,新鲜的小嫩瓜用手捺成小块一起煮烂即成,配上糊辣面调成的蘸水食用即可。素瓜豆清凉爽口,消暑解热,绝对是贵州人的大爱。

青岩状元蹄

青岩猪蹄,又名状元蹄。制此卤猪脚,需选农村饲养一岁左右的猪之蹄,取十余种名贵中药入味,经文火温煨,精心卤制,吃时再辅以青岩特产的双花醋调制蘸汁,入口肥而不腻,糯香滋润,酸辣味美。青岩古镇上卖卤猪脚的店铺和卖鸡辣角的一样多,作为青岩的特色小吃,卤猪脚的历史要比鸡辣角早的多。据说,清末青岩人赵以炯赴京赶考,启程时,其母就为他卤制了一锅猪脚路上吃,结果赵以炯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因此,青岩人又称卤猪脚为“状元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