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街道必吃餐厅 ...更多

-
中华餐饮名店 国家四钻级酒家
2022年安徽特色美食体验100店-“老街第一楼”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地段,地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的东入口处。抬头赏徽韵,低头品徽味。这里汇聚了纯正的传统徽菜:“徽州毛豆腐”、“一楼如意鸡”、“徽州问政笋”、“胡氏一品锅”、“红烧臭鳜鱼”......品目繁多,口味地道。蒸炒炖烧、香辣酸甜、千滋百味、一应俱全。
老街街道经典名菜 ...更多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徽州人擅长以腌辣椒皮、酱萝卜为主,做成开口菜,是餐桌上的必备小菜。萝卜爽脆香甜、解腻清油,辣椒色彩鲜亮、肉质厚嫩,都是下饭良品。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黄山双石又名“石耳炖石鸡”,是以徽州特有的食材石耳和石鸡为主材的一道徽州名菜。 “石耳炖石鸡”的主要食材石耳和石鸡都是难得的山珍。石耳,是地衣的一种,通常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悬崖绝壁上,无土无水,只有云雾缭绕,采摘难度很大。石鸡,叫它石鸡是因为这种动物是与毒蛇共栖在山谷洞穴中的,石鸡的外表跟鸡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种蛙类,被誉为“百蛙之王”,是徽州山区主要的食用蛙之一,将二者用高汤炖制,石鸡鲜嫩爽滑,石耳轻薄细柔,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汤清味美。 这道“黄山双石”将山珍之味发挥到极致,菜品清淡,开胃宜人,原汁鲜香浓郁,有滋补强身养颜之功效。

-
中国菜-安徽十大经典名菜、“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鱼贩每年入冬时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徽州各地时,鱼鳃仍是红色,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

-
中国菜-安徽十大经典名菜、“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胡适一品锅,又称绩溪一品锅、团圆锅、一品锅,发源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咸鲜微辣,鲜嫩可口。现在绩溪一品锅已经成为徽菜的代表菜品,文人梁实秋先生品尝了“一品锅”之后,对此菜大加称赞,曾撰文做了详尽描述:“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二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老街街道特产手信 ...更多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黄山毛峰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徽墨,即徽州墨,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齐名。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包括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除此之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亦产歙砚。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黄山三潭枇杷具有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的特点,民间素有“天上瑶池蟠桃、地下三潭枇杷”的赞誉。
老街街道文化遗产 ...更多
-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顶市酥,又名"红纸包",是徽州特色名细糕点。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少皆宜。顶市酥的前身为麻酥糖,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传统糕点。明清时,因为徽商的兴起,麻酥糖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全......
-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武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流派众多。 它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成为华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体育的明珠,已经成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徽州武术结合了中国的理学思想、徽州的宗族文化,在漫长的进程中,逐步形成......
-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算盘与珠算文化是典型的中国文化。黄山市屯溪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珠坛的珠算宗师程大位的故乡,中国第一座国办珠算资料馆——程大位珠算资料馆设立在黄山市屯溪区,已在中国乃至世界珠算史上发挥重大作用的、集珠算算理算法之大成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就在屯溪区问世。 “珠算”之名,最早见于相传为汉徐岳撰、北周甄鸾注的......
-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漆器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徽州漆器中的螺甸漆在宋时被誉为“宋嵌”,而菠萝漆在南宋曾作为贡器。明清两代漆器工艺空前发展,这时期雕漆、漆画、金漆、雕填、戗金、螺甸、百宝镶嵌等形式争奇斗艳,蔚为大观。明代徽州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则是中国古代唯一流传至今的漆工专著。 徽州漆器早期主要产地在歙县、岩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