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区小店街道美食小吃

柏籽羊肉

“柏籽羊肉”选用山西中阳县吃柏树叶、喝柏树林溪水长大的羊,加入当归、鲜香茅草、白胡椒等中草药,用农夫山泉炖制而成。柏籽羊肉肉质细腻,纹理清晰,鲜嫩清香,无腥无膻,并且带有独特的柏籽香味,除含有一般羊肉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具有调血理气,安神补血的功效。

一团和气

“一团和气”由三部分构成,最中间的菜叫“豆衣荟萃”,用荷兰豆、豇豆等切丝凉拌而成;甜品叫“豆蔻年华”,精选吕梁产红小豆、迷豆、豌豆、红豆、柳林红枣泡制一天后蒸熟,压制成泥加入百花蜂蜜,再把岚县土豆用同样方法压制成泥,把豆泥包入土豆泥中,再炸成蜂窝状,口感香甜脆糯,唇齿留香,是晋菜中特色甜点;外圈的菜品叫“得风群豆烩参肚”,不仅品相出众,同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太原元宵

常言道:晋祠有四宝——“大米心心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作为晋祠四宝之一的“元宵蛋蛋”就是指晋祠桂花元宵。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的晋祠元宵,当之无愧成为太原元宵界的“鼻祖”。

山西糖醋鱼

糖醋鲤鱼为山西的传统菜肴,是用正宗山西老陈醋、黄河天桥鲤鱼,烹制出的美味佳肴。黄河天桥鲤鱼嘴大鳞少,肉质脆嫩,味道纯正,鲜嫩肥美。《诗经》载:“其岂食鱼,必河之鲤。”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柳宗元在《晋问》中云:“河鱼之大,上迎涛波。”可见,黄河鲤鱼古今驰名。这道菜在烹饪方法上,先将鱼投入油锅炸熟,再用著名的清徐老陈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香味扑鼻,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徽州臭鳜鱼

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鱼贩每年入冬时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徽州各地时,鱼鳃仍是红色,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

认一力牛羊肉蒸饺

“认一力饺子馆”1930年由回族人安良田创办。“认一力”由“认主独一,主力无穷”而来的。认一力羊肉蒸饺的馅料除了选用上好的羊肉,还配有砂仁、豆蔻、白芷、荜卜、陈皮、良姜、肉桂、花椒等十多种中药材,这些辅料具有增香、除膻、开胃、助消化之功能。所以,蒸饺不仅吃起来不腻不柴,鲜香适品,而且营养也很丰富。认一力蒸饺的包法也十分讲究,成品要达到“皮薄、边小、馅大,呈半目形,不开口,不露馅”的标准。

石头饼

石子饼是山西的一种别具风味的特色小吃。流行于山西运城、永济、临汾、汾阳一带。石子饼有白面和豆面两种,后一种一般供自家食用。由于人们的食性不同,所以白面饼又分为包馅石子饼、糖石子饼与一般石子饼。

山西米面摊黄

摊黄儿是晋东南、晋中等地区的家常小吃名品,又名黄煎,也有人称其为摊馍馍,具有金黄色泽,香醇酥嫩,易于消化的特色。摊黄儿的原料为小米面、玉米面、糜米面、高粱面、荞面等,也可用小米面、玉米面掺以少许白面的混合面粉。

吴山贡鹅

吴山贡鹅是安徽合肥的传统名菜,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美食,经历了炖、煮之法的演变,色泽清爽、香气浓郁、口味鲜醇,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有“地阔十里,香留一寸”的美誉。吴山贡鹅作为卤菜,一般放凉后售卖,切一只或者半只鹅回家,再配上“三大件”(鹅头、鹅翅、鹅爪)和“五小件”(鹅心、鹅肝、鹅舌、鹅肠、鹅肫),约上三两好友闲坐,就着小酒,吃着鹅肉,啃着翅膀,推杯换盏,好不快哉。

红枣蒸黄米

黄米蒸饭是临汾传统的风味食品。制法是将新鲜黄米饭在凉水中浸泡十个小时后,另将红枣、红芸豆放在锅中煮熟备用;然后将黄米捞出,在大铁锅上放上铁鍻;铺上蒸饭片,一层黄米一层芸豆,一层红枣铺放,大火蒸一个小时就好。最后在磁面盆中挤压成糕状,加上 黄米蒸饭白糖才能食用,口感香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