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美食小吃

吾吾子羊羔肉

老乌鲁木齐人差不多都知道,在山西巷子一带有个“吾吾子羊羔肉”,这是回族的一道美食。1991年出版的《乌鲁木齐掌故》一书中,对“吾吾子羊羔肉”有过专门的介绍。最早的时候,该店是由一位叫李占寿的回族老先生经营,当地人都叫他“吾吾子”,他专门卖熟的羊羔肉,凡吃过的人没有不说好的。那时,他每天都能卖出好几只羊,时间一长,“吾吾子羊羔肉”的美名叫响了!

手抓饭

抓饭是新疆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食物,维吾尔语称其为“坡罗”。做法是先用油炒洋葱、黄萝卜丝(用胡萝卜是因为新疆特产黄萝卜产量少,所以其他地区只能用胡萝卜代替)、羊肉块,然后放入淘净的大米加水焖蒸。

烤包子

烤包子是新疆传统美食,味道极为鲜美,虽然全疆各地也有类似的或形状不同的烤包子,但最正宗的烤包子还是出自和田。和田烤包子面皮是用上等白面加新鲜酵面和成稍碱的面团,揪成一两百克的剂子揉好后做成面皮;肉馅用新鲜羊肉切成玉米粒大小,加上少量的水,再放上切碎的羊油、洋葱,调上胡椒粉和盐捏成馅,用面皮包上馅包成圆团,皮上蘸上水,用手掌将面团封口的一面贴在囊坑壁上,所有的面团依次贴完后,再给烤包子表面上喷洒少量的水,盖住坑口,焖烤20~25分钟,通开通风孔,馕坑中的火炭立即发红再烤一会,待到烤包子表皮发红发亮时即可取出食用,热烤包子掰开后,油汤四溢,浓香喷鼻,且营养价值高。

馕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外皮为金黄色,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现代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常为发酵的面,放少许盐,圆形,花样超多,原料丰富,除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可调用,不一而足。馕不单味道好,并且长时间保存不易变质,所以旧时维吾尔族人上远路都带馕。据传说,当年玄奘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就是馕。​

薄皮包子

维吾尔语称“皮特尔曼达”,意为死面包子。包子皮薄如纸,外白内香,油足肉嫩,嫩滑爽口。可单独食用,亦可和馕或抓饭在一起食用,吃时要在包子上撒些胡椒粉,以阻隔羊肉的膻味。不要醋、不要油泼辣子,新疆的薄皮包子只和胡椒是原配!

烤羊排

烤羊排在新疆是名菜。一般都是用无烟煤在烤肉炉上烤,或者在馕坑里烤。烤羊排选用的羊排一般是羊羔的肋骨烤制,加新疆特产的辣椒粉洋葱盐等腌制烤的。新疆人做羊肉不喜欢加过多的调料喜欢原汁原味,这也是因为新疆羊肉的鲜美,无膻味而养成的做法。烤出来的羊排肥而不腻,肉质细嫩,外焦内嫩,满口流汁,特有益气壮神之功效。

帕尔木丁

帕尔木丁是维吾尔族人民传统的风味食品。它色泽黄亮,形象美观,皮酥脆,肉鲜嫩,咸中带甜,颇受人们欢迎。帕尔木丁是用面粉、肥羊肉、炼羊油(少许)、洋葱(皮牙子)、鸡蛋、精盐、孜然粉、胡椒粉等原副料,在馕坑烤制而成。

巴哈力

在新疆,无肉不算过年,但家中必定少不了摆放些糕点。除了馓子,唯不可缺的就是这款巴哈里了。巴哈里是维吾尔族的传统糕点,在乌鲁木齐随处可见。原是俄罗斯族常食的一种点心,也有人称其为黑蛋糕。它内涵很丰富,中间有各种果仁,如核桃,杏仁等,在蛋糕的表面上还有葡萄干,味道非常可口。

曲曲

新疆曲曲儿实际上就是羊肉馄饨,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食品,类似汉族的馄饨。曲曲皮薄馅嫩,汤清味美,滑润可口,风味别具特色,是解酒的好帮手。新疆味道曲曲,用羊肉做馅,汤也是羊肉汤,可放西红柿、木耳、菠菜、香菜、金针茹等;根据个人的口味,也能放其它的菜。

椒麻鸡

椒麻鸡是一道流传于新疆的传统名菜。主材料是开膛鸡肉,主要烹饪工艺是煮。成品麻醇咸鲜,质地软嫩,清爽可口。将撕好的鸡块与香菜段、辣椒片、圆葱丝拌在一起,再点上芝麻油和花椒油,吃起来鸡皮脆香、肉质筋道、越嚼越香。

馕包肉

馕包肉维吾尔语称为“塔瓦喀瓦甫”,属新潮小吃品种,是新疆风味名食之一。选用新疆新鲜羊羔肉,麦芽糖掺点水趁热抹在羊肉表面,炸成金黄色时倒入漏勺中滤去油;再下葱段和姜片略炸,加入羊肉和清水和草果和桂皮和香叶和黄酒和盐,烧沸后转小火闷约1个小时至肉酥烂,盘中放入奶香的芝麻馕,吃起来就是美食中的极品。

羊肉焖饼

羊肉焖饼,将少数民族最喜爱的肥美羊排投以鲜姜、葱红烧,再将手工撕制而成的薄如窗户纸的薄饼铺到羊排上加盖,靠蒸气焖熟,切条与羊排一起装盘。中原饮食文化与西域饮食文化相互浸润体现在巴里坤饮食的方方面面。这里特有的羊肉焖饼是极佳例证,巴里坤羊肉焖饼现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新疆名小吃之一。吃时羊排酥烂醇美,薄饼金黄鲜香。

手抓肉

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蒙、藏、回、哈、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做法非常简单,把带骨的羊肉剁成块,放进清水中煮熟,捞出后上面撒上洋葱末、盐、再浇点滚汤就好了,配上皮牙子(洋葱更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