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美食小吃

咸阳三原老黄家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是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很有名气的汉族传统小吃,始于唐初唐太宗返往三原北部,狩猎拜陵(开国帝李渊献陵在徐木塬)途经“王店集”,有一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店,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脆,馅心软而甜香;李世民品尝后,连连称好,赞不绝口,一直流传至今,经过不断改革,提高,使其俱有泡罩圆鼓脂凝晶亮,外酥里糯,桂花飘香。入口则化,回味悠长等特点。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泡馍是陕西著名特色风味小吃,西安土生土长的老陕都好这一口,爱吃的人,都说吃着过隐。也有对此退避三舍,不敢一试的,关键是葫芦头的主料是猪大肠,因此很多人就先入为主的一直对它敬而远之,其实只要能吃到一次口味正宗的葫芦头,就一定会喜欢上它。不然怎么从唐朝到现如今一直流传了一千多年呢?一千多年前的唐长安城里,有一种以猪肠肚制成的食品“煎白肠”出售,因得了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指点,将几味解腥去腻、健胃益气的中药连同药葫芦一起赠予店主,从而大卖,店主感恩,自此将葫芦悬于门首,从而得名“葫芦头”。

西安贾三清真灌汤包

贾三灌汤包子形如石榴,状似元宝;色润如脂玉,拎起像香囊,有强身健体之功,具吉庆瑞琦之像,具有皮薄如纸,筋韧柔酿;馅嫩含汤,佐汁鲜浓的特点。蒸熟的贾三灌汤包子馅成球,汤浮馅,汤高温,为免嘴巴受烫伤之苦,食时不可心急,吃时以筷夹包口,慢摇轻提,置于汤勺,轻摇使皮破小口,待汤流尽,吹气使勺中肉汤降温,一饮而尽,包子则佐以贾三秘制佐蘸汁,味道尤其鲜美。

西安樊记腊汁肉夹馍

樊记腊汁肉已有60余年历史,创始人樊凤祥父子。樊记腊汁肉以选料精、用料全、火功到,肉色艳,味美,浓郁芬芳,久贮不变而出名。樊记腊汁肉的质量好,还在于它的“腊汁汤”是多年陈汤。汤味醇厚。用老汤、新料,经过长时间的煨制,使肉糜而不烂,浓郁喷香。

西安老孙家牛羊肉泡馍

西安老孙家牛羊肉泡馍是西安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泡馍馆,解放以前就全国文明,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小说中反复描写过老孙家泡馍。现在是西安饮食集团下的国企。其特点是:料重汤醇,肉烂味鲜,馍筋光滑,色泽光亮,粘绵韧滑,香气四溢。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凉皮

秦镇凉皮的特点是八个字:筋、薄、细、穰、光、 香、辣 爽。面皮本身色白如雪,光滑如脂,再加 上嫩绿的菠菜,出芽的黄豆,喷鼻的辣油,五香 料醋。观其状:面皮白生生,菠菜绿盈盈,豆芽 黄愣愣,辣油红彤彤;闻其味:芝麻油香,阵阵 扑鼻,辣味浓烈,蔬菜清香;吃在口里:柔韧爽口 ,五味俱全,越嚼越筋,后味回香。难怪,不论 是寒冬还是酷夏,人们都在争相购买或自做自食 ,吃了上次,还想吃下次。 假时至今日,你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秦镇凉皮, 说明你多少有点寡闻;假如时至今日,你还没 有亲口品偿过秦镇凉皮,那可真是一件天大的憾事。千年古镇,地方名吃,再加上独有的文化,秦镇凉皮成了户县一块耀眼的金字招牌。

葫芦头

葫芦头,陕西西安汉族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葫芦头,即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因其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故名。葫芦头不仅味道鲜美,且有食疗价值,故而它能久盛不衰,深深扎根于民间,其好处有一首诗可以括:肉如玉环汤似浆,五味和中适口尝。辣油红润品如珠,腥味尽除满口香。正是因为葫芦头泡的独特魅力,所以很多西安人喜欢食用且津津乐道

肉夹馍

肉夹馍,也称腊汁肉夹馍,中国陕西著名小吃。肉夹馍使用的肉是腊汁肉,是一种用大锅煮制的猪肉,要求煮制时锅中肉汤上有较厚一层油脂,以作保温留香作用,由于油脂较多,冷却后油脂净白如腊、瘦肉也如蜡浸故名腊汁肉;此肉类似酱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馍使用的馍则是白吉饼,面是发面,长时间揉面让面团较硬,烤制后就会保留独特的口感,早年使用吊炉,以木炭烤馍,现今多使用燃气火源。因肉夹馍与汉堡包形状颇为相似,由于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其肉的部分可以追溯至周朝,而面包部分可以追溯至秦朝),因此也被认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汉堡包。

德发长饺子

德发长创建于1936年,是历史悠久的中华老字号,老店坐落于古城西安的中心,东依钟楼,西傍鼓楼,面临广场。德发长的饺子宴更是一绝,一饺一形、百饺百味,被誉为“神州一绝”。目前,德发长饺子宴已经有二百多个品种,组合成为迎宾宴、吉祥宴、龙凤宴、三鲜宴、罗汉斋宴等数十个宴种。每年都有数十万人专程前来品尝饺子宴。

biangbiang面

Biángbiáng面(汉语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ang字是一个合字,有多种写法,均无法输入电脑,常被代替写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是陕西关中特色传统风味面食,是传统的陕西裤带面。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关于这个字的写法,有一个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鸡豆花

“豆花不用豆,吃鸡不见鸡,似花还非花”,鸡豆花成品与豆花几无分别,白色带淡黄色卤汁,但却不含豆。据传这道菜曾是宫中御品,先用厚刀背将鸡脯拍细,万不能剁碎,再与蛋清一起做出这道号称天下独一无二的“鸡豆花”。味道清淡爽滑,既无鸡味,也无豆味,实在是奇妙得很。

莲菜炒肉

莲菜炒肉是陕菜的代表菜品之一,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首先莲藕得选关中特有的九眼莲,搭配肥四瘦六的臀尖肉和肉质肥厚、富有光泽的南山黑木耳烹制而成。

奶汤锅子鱼

奶汤锅子鱼是一道陕西长安历史悠久的古菜,是在唐代工安食肆“乳酿鱼”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此菜有1300 余年历史。自唐中宗李显,大臣拜官,例要献食天子,名曰:"烧尾宴"。取意"鱼跃龙门",前程远大。奶汤是以鸡、鸭、肚子和骨头等煨成汁色如乳的“奶汤”,鱼是取活鲤鱼宰杀洗净后入锅内,添入奶汤。上席,点燃锅下白酒,锅周围泛起一片绿莹莹的火焰,极富特色。此菜鱼肉细嫩,汤色似奶,汁浓味鲜,系冬令佳肴。

带把肘子

带把肘子一道独具陕西大荔地方特色传统名菜。用猪的前腿做成的菜,做工考究,文火烧蒸,色呈枣红,形如蒲团,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品嚼味长,别有风味。用料别致,不同于其它肘菜,肘子带骨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堪称'盘中一王。据说在陕西大荔一带,逢年过节请客如果没有"带把肘子"这一道菜,就不能算全席。

温拌腰丝

温拌腰丝是由唐代羊皮花丝演变而来,陕西西安著名的汉族小吃。因为用猪腰子和其他辅料、调料、以及温拌的方法制成而得名。它是一款用低档料烹制成高档菜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刀工细致,烹调方法考究,制作出的菜肴腰丝脆嫩,姜香、蒜香以及花椒的香味相得益彰,味道浓醇,清爽利口。

烧三鲜

烧三鲜是陕西特色传统名菜,主要为水发海参、水发鱿鱼、油发鱼肚制成,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

蒸盆子

紫阳蒸盆子是最早发源于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的著名汉族小吃,传说始创于汉刘邦时期,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这道菜原汁原味,汤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阳蒸盆子,用料之糜费,时间之冗长,程序之繁琐,做工之讲究,稍有差迟则口味大逮,非一般地域所能为,它当之不愧地成为最具特色的紫阳传统大菜。

糟肉

糟肉是陕西传统风味菜品,又名蒸糟肉、红枣糟肉,用猪五花肉、大红枣、醪糟醅等蒸制而成。其外观玲珑如水晶,色泽棕红,油润光亮,馨香诱人,吃起来肥而不腻,甜香软糯,入口即化,营养丰富,老幼咸宜。

海参烀蹄子

"海参烀蹄子"是陕西有名的风味菜肴。选料讲究,加上采用陕西独特"烀"的烹制方法,就更别具一格,是冬令食补佳肴。海参绵润,猪蹄红亮黏烂,汤汁浓醇,咸鲜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