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镇特产手信 ...更多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阳城古称“获泽”,阳城自西汉置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盛于唐宋,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蚕桑生产历史。相传,栽桑养蚕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之妻嫘祖发明的,在距阳城县城50公里的云蒙山麓一个叫花石沟的小村,至今传颂着嫘祖娘娘教民植桑养蚕的动人故事。
河北镇文化遗产 ...更多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皇城村重阳节习俗是流传在山西省阳城县以皇城村为核心区域的民众举行的传统敬老民俗活动。 自明代正德十年(1515)起,皇城村就形成过重阳的习俗,祭祖敬老、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吟诗唱词,蔚然成风,传承至今。 农历九月九日,以皇城村为中心...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元前6世纪中国诞生了生铁冶铸术,这比欧洲至少早了16个世纪,由此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和西方迥然不同的钢铁冶炼技艺体系,创造了辉煌的铁器时代与钢铁文明。 山西阳城地处中条山区,为中国生铁冶铸术的重要留存地,犁炉炼铁和犁镜的铁范铸造等技艺十分突出。阳城盛产富铁矿,且...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花俗名“花馍”、“窝窝花”、“糕花”,也称“面塑”,是流行于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面花的起源与传统民间的饮食和信仰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唐代面塑遗物表明,这种民俗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泽州四弦书是主要流行于山西省泽州县全境以及沁水县东南部、阳城县东部和陵川县西部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因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 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光绪年间即已形成,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泽州方音。早期只有一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