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公仔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茶山公仔又叫茶园公仔,因生产加工泥公仔的人主要住在上、下茶园而得名。茶山公仔早在明朝初期已有制作,明末清初至民国初期广为盛行,深受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民众所喜爱。闻名的“公仔街”就位于茶山镇洁净路。

茶山公仔与当地民风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过去东莞,凡生了男孩的家庭,不论贫富,都会在第二年元宵节前,为孩子举行“开灯”仪式。迁居茶山的先民生了男孩后,特地塑泥公仔增添喜庆,渐渐茶山公仔成了“开灯”必备品。

茶山公仔是用泥模印出来的,所以背后是平的,正面色彩鲜艳。俗话说“茶山公仔,要面前不顾背底”,一语道出了茶山公仔的特征及其独特风貌。茶山公仔的生产过程与捏朔泥人不同,主要包括练泥、印模、上彩三个步骤。

茶山公仔取材于戏剧中的历史、神话人物,主要包括“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夜战马超”、“牛郎织女”、“四兄弟”(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茶山公仔可分为五个级别,一级品是立体配套,精工彩绘,穿着真丝绸衣;二级品亦是精工彩绘,但不穿真衣;三级品则是一般彩绘,可配套或不配套;四级品是一般彩绘,每套四个,统一格式,俗称“四兄弟”;五级品单个不配套,多为“天姬送子”、“状元及第”、“醒狮迎春”、“福禄寿”之类。

开灯的人家,一定要买几套“四兄弟”回去,除了家中摆一套外,祠堂也要摆,还要送给亲朋好友,一是取其开枝发叶,人丁兴旺之兆,二是取其团结友爱,互相扶持之意。

      随着社会的变迁,岁月的流逝,茶山公仔也由兴盛逐步走向衰落。茶山公仔,作为茶山镇的传统手工业,由于经济效益低下,老艺人们都难以依靠其维生,年轻人更不乐意继续做,现在只有二户人家在维持生产,茶山公仔已经面临失传的境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莞市茶山镇

保护单位:
东莞市茶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