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烧制技艺

  • 项目编号:
    1―8―1
  • 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磁州窑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陶瓷窑系,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彭城和磁县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在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时期,峰峰地区已经能够生产优美的陶器,成为我国陶器的发祥地之一。到宋代,磁州窑步入兴盛期,明代达到鼎盛,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成为北方瓷都,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磁州窑制作瓷器的原料产于本地,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窑工们在瓷土的应用上有一套独特技艺,能使产品五彩缤纷。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也丰富多样,有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风格独特。磁州窑的釉色品种有白釉、黑釉、酱釉,其装饰技法有化妆白瓷、白釉刻划花、珍珠地刻花、黑釉刻划花、宋三彩、红绿彩、白地黑花、清代褐彩、民国蓝花及现代磁州窑图案等。器物多以盘、碗、梅瓶、盂、印盒、玩具、炉以及最富特色的瓷枕为主,瓷枕多雕塑成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或施以明快清晰的纹饰,具有浓厚的水墨画风格,花鸟鱼虫、山水人物、诗文书法无不挥洒自如,将制瓷技艺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磁州窑以白地黑花(属釉下彩装饰)为主要特征,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马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题材丰富而清新,极具民俗性。磁州窑瓷器的纹饰线条流畅豪放,黑白色彩对比强烈,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当时深受北方地区人们喜爱,曾对南北方不少瓷窑产生很大影响。
    以磁州窑的传统烧制技艺为核心,还形成了包括商贸街区、民俗文化、口头文学、窑坊建筑艺术等在内的陶瓷行业文化。彭城古镇庙会最盛时每年达二十多个,促进了陶瓷商贸活动,产生了独特丰富的商贸习俗、民间故事、生产谚语,留下了大量的器皿文字和绘画等。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磁州窑烧制技艺已经面临着老艺人退休、传统生产方式和制作观念改变、生产资金缺乏、传统手工技艺失传的局面,急需进行全面的抢救和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邯郸峰峰矿区

保护单位:
邯郸峰峰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