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腊味制作技艺(白沙油鸭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油鸭又称腊鸭、板鸭,以虎门白沙的最出名,系东莞特产三宝之一。白沙油鸭运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利用本地的原材料,经过多种传统手工工序制作而成,是油鸭的典型代表。

虎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域面积广阔,为养殖麻鸭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据民国《东莞县志》记载:“腊鸭以白沙乡为最,风味不减南安。”白沙油鸭制作技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相传在明清时期,虎门白沙设立盐埠,官兵多为江浙人,有江西南安退役者善制腊鸭,糅合江浙养鸭经验与南安制作技巧,创制出别具一格的“白沙油鸭”。晚清时期,白沙油鸭已出口香港、东南亚等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沙村油鸭工场遍起,秋冬时节全民加工,近年改良了工艺,每年出口创汇超1000万港元。

白沙油鸭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开始制作,到农历十一月、十二月规模最大。白沙油鸭的制作要求严谨,包括选材、育肥、防疫、宰杀、脱毛、割外五件、开腔、扒内脏、修整、腌制、清洗、定型、生晒、风干、修边、成品包装等程序,保留了人工吹米(育肥)、腌制、定型、生晒、风干等传统工艺。鸭子的灌养很有讲究,从鸭苗到成鸭一般成长期最少要60天,一般重达2公斤,再圈养进行人工灌喂(即人工吹米)十一天半,早晚各一次。

白沙油鸭具有皮薄肉嫩、骨脆可嚼、尾油丰满、味香可口的特点。鸭体扁平,外形桃圆,肋骨“八”字形,背部与翅骨及腿骨平行,呈倒“八”字形,尾部半圆形,肥瘦分明,有狮子口、双龙珠、双挂钩、关刀形等形状,白边一指宽,皮色奶白,瘦肉酱色,咸淡适中,肥而不腻,被誉为腊味之王。白沙油鸭不仅是家庭秋冬美食,而且派生出多种颇具风味的宴席菜品。目前,产品多元化,发展出油鸭腿、油鸭喉、油鸭肫、油鸭肝、油鸭爪、油鸭翅膀、油鸭下巴等新产品。

由于白沙油鸭近年宣传力度不足,未形成市场品牌效应,加上年轻一辈缺乏兴趣,白沙油鸭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出现停步不前甚至萎缩的迹象。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莞市虎门镇

保护单位:
东莞市虎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