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五虎棍

  • 项目编号:
    3―6―24
  • 类别:
    杂技与竞技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黄骅五虎棍流行于黄骅市城区北部后街村,该村2300人,是回族聚居村。

黄骅五虎棍,原称五虎盘龙棍,又称舞花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后街村老人王象河(现年90岁)口述,黄骅五虎棍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相传源于赵匡胤登基前与郑子明打败拦桥索钱的恶霸董家“五虎”之事,因兵器为棍,遂演为五虎棍。

五虎棍由男性习练表演。有双人对打或多人双向混打,亦可排兵布阵,每人一根160cm-180cm或两根70cm-80cm长的白蜡杆棍,舞动起来似疾风暴雨,又如行云流水,既凶猛剽悍又灵巧多变,是黄骅穆斯林独特的民族传统民间功夫。

黄骅五虎棍传人为王氏,由后街村《王氏家谱》得知,王氏远祖唐代时由阿拉伯入中国。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锦衣漕运守备武德将军王沐浴举家迁滦州,数代后辗转迁韩村(今黄骅)。黄骅五虎棍即由王沐浴所传。

黄骅五虎棍棍法有老八下、九棍、挑棍、双鼻子、拦腰、跺子、四门、四虎子、憋虎子、罗花及排兵布阵的车轱辘圆、五虎穿心等。穆斯林身着白色衣帽、系腰带,以锣鼓伴奏。除后街王氏外,其他五个姓氏大部分村民都会演习五虎棍。棍法原有套路72套、420式,尚存近20套。由明代至今,已传25代。

五虎棍作为传承历史悠久的民间武术技艺,包含了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实战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五虎棍大部已失传,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重视和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沧州黄骅市

保护单位:
沧州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