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过山瑶婚礼)

过山瑶在连山地区主要聚居于吉田镇三水管理区的多个瑶寨,因长期生活在深山高岭中,较少与外界交往,当地过山瑶族仍保留着传统古朴的婚俗礼仪。民国十七年(1928年)《广东连山县志》中曾记载,“婚嫁不预订,每岁以七月七会男女曰耍秋,张筵於野。男女及年者,偕同其父母造焉,共牢而食,食既而歌,相悦而答歌。纳红巾以为采寻,讲其期于归。壻使人致新婦綵衣花裳,執雨具徒行。父母兄弟餞於道。婦至壻門,主人鳴鼓繫金,燃花爆相歡迎。屠牛豕設酒以醉賓”。

旧时,过山瑶多实行族内婚,青年男女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婚礼隆重、繁琐,有相亲、讲亲、送日子、送亲、迎亲、接亲、拜堂、认亲等一整套仪式程序,其中尤以婚礼当天最具特色。婚礼当天,送亲队伍抵达新郎家时,迎亲队伍吹奏瑶族八音《迎亲曲》,在新娘与送亲队伍中串来串去,共三十六次,称“串新娘”;待到新郎家门口,伴娘用红伞遮着新娘接受法师口喷“符水”和“圈鸡血”仪式,意为驱邪;送亲队伍在客厅里“洗尘”,用热水洗脸、洗脚,寓意洗去一路风尘与疲劳。

晚饭后直到天亮,新娘都陪着新郞在正厅揖拜老人,因此婚礼也被称为“通宵拜老”。仪式在炮仗声和八音吹奏《拜堂曲》中开始,新郎双手将一块叠好的毛巾高举过头,自上而下分别向左、中、右三个方向的宾客作揖,然后再跪在大红花被上下拜,到此完成一拜;新娘则手持毛巾行半屈膝礼作陪。新郎、新娘向祖父母一辈行三十六拜、叔伯一辈二十四拜、兄姐一辈一十二拜,轮流拜完后重新向祖父母一辈拜三十六拜,待接受长者祝福后,方可送入新房。黎明时分,举行认亲仪式,新郎、新娘需分别向家中长辈和平辈兄姐等敬酒认亲,仪式完成后婚礼才算全部结束。

过山瑶世代在深山里耕作、生活和繁衍,在其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婚礼作为过山瑶庆典仪式的主要表现形式,集中展示了族群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研究我省瑶族社会变迁与发展提供了活态的见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山瑶逐渐改变了不与外族通婚的传统,其婚礼仪式也不断简化,新式婚礼仪式受到年青一代的普遍欢迎,而过山瑶传统婚礼正逐渐走向濒危的境地,急需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申报地区或单位: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