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滩乡大端阳节

  • 项目编号:
    Ⅹ—5
  • 类别:
    民 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焦滩乡大端阳节”始于宋元,发展于明初。正式确立于1937年农历正月十五,区别于传统农历正月初五的端阳节,名曰“大端午”。“焦炭大端阳节”最初由群众自发组织庆祝。每到农历五月十四日,四面八方的村民聚集在临江的河边,络绎不绝,后来逐渐兴起了大端阳的龙舟、山歌、河闹、秧歌、打狮子等各种形式的民俗活动。到农历五月十五日上午活动正式开始,演出分头进行。“吼河闹”主要在临江场街上、河边、竹林里演唱,龙灯、打狮子、猴子爬杆、跳花船、秧歌在临江场上表演,观看表演的群众众多。演出结束后,歌师和民间艺人们聚在一起进行技艺等方面的交流,直到十六日才散去。“焦滩大端阳节”具有独特的长江民间文化特色,也是焦滩乡一年一度的农民艺术节。

申报地区或单位:
泸州市合江县焦滩乡人民政府

保护单位:
泸州市合江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