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香火龙)

  • 项目编号:
    Ⅲ-4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广东省南雄市的香火龙源于百顺镇白竹片村,流传于百顺镇一带。每年的元宵佳节或其他重大庆典活动期间,白竹片村的香火龙都要隆重登场;且扎制和舞龙技艺代代相传,现今该村青壮年都能熟练掌握。因此,该村被乡里誉为“火龙”村。
  香火龙用稻草扎制而成,有公龙、母龙之分。公龙体长9.9米,母龙体长约九米。每条龙重约二十九公斤。
  每年的元宵佳节,是龙“抬头”的喜庆日子,当地人称“闹春”。夜幕降临后,在开阔的打谷场边,18名舞者紧张有序地同时为扎好的草龙燃香、插香,要在约十五分钟内在两条龙身上分别插上1600—1800根香火。插香完毕,草龙浑身香火缭绕,似星光闪烁。此时,锣鼓声、鞭炮声响起,一舞者在场地中央舞动龙珠(火球),逗引双龙入场,两列舞者分别举着公龙、母龙登场舞蹈,表演“双龙戏珠”、“跳跃龙门”、“双龙出海”、“云游四海”等套路。夜幕中,只见两条香火龙上下翻飞,争奇斗艳,只见香火不见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南雄市

保护单位:
南雄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