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印染工艺,在贵州广为流传。丹寨县苗族世代传承这种传统技艺,蜡染区域处于东南面的扬武乡、排调镇一带。蜡染古称“蜡缬”,丹寨县苗语称“木图”,意为“蜡染布”。丹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南缘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温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丹寨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山区,苗族占总人口的76%,苗族中自称为“嘎闹”的支系,是鸟图腾的后裔,至今仍在使用蜡染技艺的苗族是这个支系中俗称为“白领苗”的亚支系。丹寨苗族蜡染历史十分悠久,与古代苗族“九黎”、“三苗”、“武陵蛮”有关。《后汉书》、《搜神记》等典籍记载秦汉时期苗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可以肯定当时的纺织和印染生产技能已得到了提高。《隋书·地理志》记载“蛮”,“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后汉书·西南夷传》载:“哀牢人……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彩,文绣罽,帛叠,栏杆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唐贞观三年,东蛮谢元深入朝……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治致太平,远国归款,周史集其事为王会篇,今圣德所及,万国来朝,卉服鸟章俱集蛮邸,实可图写贻于后,以彰怀远之德。上从之,乃命阎立德等图画之。”谢元深带领的那支穿着蜡染刺绣服饰(卉服鸟章)的苗族队伍中,就有现在丹寨这支苗族先民在内。

民间至今流传着有关蜡染的传说和长篇叙事诗。例如《苗族蜡染歌》里唱到,有位叫娃爽的姑娘受众人之托,造一把“撑天伞”把天牢固地支撑在头顶上,娃爽就去纺纱织布,将九十九匹白布晒在梨树旁,风吹梨花落在白布上,采花的蜜蜂在白布上又采花又吐浆,而后风又把布吹到蓝靛草腐烂的水塘里,“染得白布蓝茵茵。”娃爽十分痛心,拿到河水里去漂洗,蜜蜂吐浆的地方现出点点晶莹透光的花纹,于是蜡染被发现了。这则故事折射出远古时代苗族先民受到自然的启示,发明了蜡染。丹寨苗族蜡染制作的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有服装、床单、背面、包袱布、背包、提包、背带、葬单等。蜡染绘画工艺有“点蜡”和“画蜡”两种,点是以圆点排列为虚线条,再由虚线条组织成图案;画则以线条的粗细曲直来勾勒形象或抽象的物体,以组成图案。从实物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几何纹是按流传下来的传统图案制作,最具代表性的有“哥涡”图,是一种螺旋纹,传说是祖宗们传下来,固定在女性盛装上的肩背、衣袖处,不能更改。苗族蜡染的制作方法如下:

1、布的处理:用草木灰滤水浸泡土布,再捶打和漂洗,脱去纤维中的脂质,以易于点蜡和上色;用魔芋刮成浆布,使布有一定的硬度,在平整的石板上用牛的下颚骨反复刮布;按作品需要剪裁好布的尺寸。

2、点、画蜡:先备好木灰火,用瓷碗盛黄蜡置于木灰火边上,使黄蜡受热熔化成液体;用铜腊刀(蜡笔)蘸蜡液在布上绘画或用小竹根蘸蜡液往布上点画;布上的几何图案草稿事先用针头划出痕迹,或用针头在布上刺孔,标明位置。

3、染色:将点好的蜡花的布用温水浸湿,卷成松散的圆筒状,放入已发好的蓝靛的染缸,浸泡三十分钟左右,提出来搁置几个小时,再浸入染缸。反复四、五天,染好后在河水里冲洗去浮色,再放进锅里加水煮沸,使黄蜡熔化,脱离布,浮在水面上,回收后再用。将蜡染布反复漂洗,使残留的黄蜡脱净,画面的湛蓝色与洁白互为底色。

4、染红黄色:苗族盛装上,还要描红、黄色,红色用茜草根,黄色用栀子根提取,画上后不能洗,洗了会脱色,一般要待成品制成后才着色。

5、蓝靛:在蜡染之乡,普遍种植蓝靛。还有一种野靛。秋天时采集茎叶在缸里沤泡,发酵后清去纤维渣,用盆盛发酵的蓝靛水,放入适量的生石灰,石灰充分溶化后,再倒入缸内,使蓝靛沉淀,即得干靛。

6、发染缸:溶兑蓝靛的水是草木灰水,在木缸口上放竹筛,筛上垫稻草,稻草上放木灰,压实,倒上清水,让水过滤入缸。撤去竹筛,往水里加上适量蓝靛、白酒、用竹竿搅动,直到溶液发粘。发好染缸后,缸底放一竹篓,使染布时布匹不接触缸底,不沾染沉积的渣滓。

制作蜡染,主要工具有:牛下腭骨、铜刀(蜡笔)、瓷碗、火盆、大针、草尺、染缸等。

丹寨苗族蜡染由于地域的封闭和生态环境独特,靠苗族妇女世代传承,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苗族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写照。苗族支系多,每个支系都有不同的习俗和服饰,要识别不同支系,蜡染服饰具有标识性功能。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自然纹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作图案的素材,随心所欲地创作,活泼流畅,造型生动,富于夸张。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蜡染的图案大量地储存了苗族有关历史、图腾、民俗、故事的信息,它是苗族文化的载体,成为记载历史的“书籍”,记录了苗族历史各个阶段的精神和事物,是研究苗族社会、历史不可多得的证据。

苗族的蜡染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有自身悠久的历史。由于地处边远,交通闭塞,科学文化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绝的苗族人民在艰苦的坏境中将古老的蜡染工艺长期地保留下来。女性自幼开始学习制作蜡染,每个母亲都要教会自己的女儿,这便是苗族蜡染的承传方式。王阿勇是丹寨著名的苗族蜡染能手。生于1943年8月,排调镇远景村人,娘家在杨武乡排莫村排则规寨。她从小就跟老人和姐姐学蜡画,把蜡画作为爱好练习。作画不用尺,不打底,大胆运笔,一气呵成。所画的点线勾角和谐对称,图境变换自然舒缓,图案比例相得益彰。画的花、鸟、鱼、虫,形象逼真,形态活泼,传统图案线条分明。

蜡染是手工技艺艺术,耗工、耗时、耗物,经济收入不显现,造成许多艺人为了谋生而不得不改行。近年来,大量的劳务输出,技艺传承人几乎很少,能传承技艺的几乎都是失学女孩和不能外出务工的女孩,蜡染传承技艺面临失传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