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贞女传说

           史贞女传说,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史贞女传说源于溧阳南渡镇至今流传千百年。
   世代相传,史贞女是今溧阳南渡镇上吴村人,父亲史科生,早亡。为奉养母亲,她三十岁也不出嫁,随娘舅朱荣昌操习纺纱织布以图生计。娘舅家在中江岸边(今旧县南原中桥边),外公朱世翕以捕鱼为业。有一天,史贞女在中江河边浆纱,一位自称伟丈夫的赶路人向她乞食,她就把浆纱的半桶面糊给吃了。伟丈夫临走时再三叮嘱她不要讲出他的行踪。为使伟丈夫放心,也为保全男女授受不亲的名节,史贞女当即抱起河边的一块石头,纵身跳入中江水中。不知过了多少天,她的遗体飘浮到木杓兜,当地村民就地封土葬之。
   这位伟丈夫就是伍子胥。史书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522),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太子建的师傅伍奢和伍奢长子伍尚,伍奢次子伍子胥为避杀身之祸,辗转东奔逃亡吴国。途中染病,在濑水遇浣纱女,告穷乞食,女施以壶浆,遂抱石自沉。此时,其地属楚平陵邑。十六年后,周敬王十四年(公元506)秋,伍子胥成了吴王阖闾的重臣,为实施“千里奔袭楚郢都”大计,伍子胥率领吴军首先收复平陵城,继而收复固城。是年冬,吴王阖闾率领吴军攻陷楚国郢都,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报了仇雪了恨。年秋九月,吴王收楚珍宝无数、人民万户而归。伍子胥行至十七年前浣纱女投水处,乃长太息曰:“吾尝饥于此,乞食于一女子,女子饲我,遂投水而亡。”将欲报以百金而不知其家,乃投金水中而去。唐代李白撰《濑水上古贞义女碑铭并序》中称“投金濑沚,报德称美。”
   当地世代相传,伍子胥途经乞食浣纱女处,将三斗三升金瓜子撒入濑水,以报浣纱女救助之德。因此,后人名此地曰“投金濑”,亦称“金濑”“金渊”。伍子胥还在浣纱女投水处建浣纱庙,到木杓兜为浣纱女墓添土,在墓后建祠。
   如今,原中江桥北堍的浣纱娘娘庙遗址仍在,木杓兜史贞义女墓及祠仍在,上吴村史氏宗祠内的贞义女祠仍在。所有这些遗址遗迹遗物传说,都是对两千五百多年前史贞义女故事的佐证,也是世代溧阳人对贞且义精神的传承。2009年,溧阳市锡剧团以史贞女传说为艺术主线,创排演出了大型古装锡剧《金瓜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保护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