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含陈式太极)

  • 项目编号:
    LYG-05-VI-0013-03
  •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太极拳(含陈式太极),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洪派陈式太极拳,是传统太极拳的正宗传承流派,目前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一带。洪派陈式太极拳传承始于明末清初的陈氏太极拳,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它始于明,盛于清。陈鑫《太极拳图说》自序云:“始祖卜耕读之会,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太极拳。”陈氏第九代传承人陈王庭经一道人点化,总结精神,将之逐渐定型,成为后来名扬天下的太极拳。这一说法和武当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有相悖处,但陈氏九代陈王庭得道人教授点拨一事是不争的事实。  陈式太极拳是历代太极拳家劳动的结晶。该拳原传承隐秘,不传外姓,后有河北邯郸杨露禅用诚心感动陈氏十四代长兴公,故得真传。后来,杨露禅教拳于北京王府,一时无敌,而逐使太极拳名扬于世。陈氏十七代宗师陈发科1928年定居北京,使陈家太极拳法逐渐为世人了解,朝廷有“太极一人”的盾牌见曾。当时,北京武术界名流许禹生、李剑华、刘慕三、沈家桢等,皆从陈发科学拳,一时传为佳话。洪派陈式太极拳的宗师洪均生先生,1930年随陈发科师习拳,朝夕相伴15载,尽得真伟。后因生计原因迁往济南。1956年,他再次赴京,重陈发科先生悉心教导,并把陈先生所教理法贯穿在套路中,遂形成实用、简捷的洪陈派太极拳,其功深德劭,被日本太极拳界称作“太极魔手”。他成立了“洪均生研究会”,专门研究、教授拳法。其所教太极拳法被习练者称为“洪派陈式太极拳”、“洪式太极拳”、“洪传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等。1992年3月,现东海县来芳太极拳俱乐部创办人谢千里,拜洪均生先生和著名洪派陈式太极拳家王忠宪先生为师,系统学练派派陈式太极关,潜心研习16年,得洪派陈式太极拳真谛。在东海县义务教授洪派陈式太极拳,使得这一优秀的健身拳种在东海体育健身界乐为人道。洪派陈式太拳是传统太极拳正脉,陈式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轻灵自然、松圆雄浑、缜密缠绵、刚柔相济的螺旋运动形式和富有实战性的武术技巧而著称。洪派陈式太极拳注重技击实用,动作简捷美观,集现代审美和古朴典雅于一体。其传承的主要内容有洪派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洪派陈式太极剑、洪派陈式太极刀、洪派陈式太极推手、洪派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等,以及洪派第三代传人谢千里创编的太极金缠手、太极十八跌等。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

保护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