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火狗

舞火狗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瑶族少女成年礼,来源于蓝田瑶族对狗的图腾崇拜。当地传说,先祖靠狗奶养大,要瑶民永记狗是“再生之母”的恩德,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举行少女成年礼活动,蓝田瑶族十五至十八岁少女,要参加三次成年礼活动,才能谈婚论嫁、组织家庭。

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当地未婚少女集中在地堂,由有“福份”的女性长辈给她们扮演“火狗”,在手臂、腰部用山藤绑上黄姜叶,头戴竹笠,并插上香火,这身装扮有不忘先祖生活艰辛的意思舞火狗由拜祠堂、拜禾堂(晒谷场)、拜灶堂、拜菜园、驱瘟逐疫五个仪式组成。拜祠堂到本姓祠堂拜祭本峒的最高神“峒主爷”和本姓氏族祖,以祈愿祖先护佑;拜禾堂到本村最大的禾堂拜祭以祈求衣食无忧、五谷丰登;拜灶堂是到每家厨房祭拜,祈愿火种常存;拜菜园祈求蔬菜长得茂盛;驱瘟逐疫则是“火狗”少女们将身上捆扎的黄姜叶、竹笠和香火统统扔到河里,再用河水濯洗手脚,象征沐浴全身,祛除邪气。拜祭过程中,瑶族少女们反复念着与火狗有关的拜祭词,如拜祠堂和拜禾堂念火狗仔仲唔来,火狗公仲唔来,来(啰)来(啰)冇梳头(哩)冇洗脸(哩)”,拜灶堂念“火狗仔,舂到乜嘢糍?舂到黄姜芋头糍,俾只食下(啦),屋企亚婆数过嘅”,拜菜园则念“火狗仔,火狗公,来做咩?来捉虫。捉红虫,捉白虫,我园种菜满冬冬”。拜祭仪式完结后,邻近各村的火狗队会汇集一起,似一条长龙,蜿蜒到村外的河边。在整个成年礼活动中,男青年一直在旁燃放鞭炮,选择意中人与之对歌,直到天亮。

      舞火狗是蓝田瑶族流传下来一年一度举行的少女成年礼仪,同时也成为青年男女的社交媒介,期间既有庄重严肃、虔诚崇敬的特点,也有热闹壮观的场面,深具蓝田瑶族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格。其对于狗的图腾崇拜和独特的仪式形态,对研究当地瑶族历史文化和女性生存状态、婚嫁观念和社会地位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申报地区或单位:
惠州市龙门县

保护单位:
惠州市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