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传说(含祭祀)

    徐福传说(含祭祀),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徐福字君房,徐王君偃第二十九世孙。生于战国齐王建十年,死于日本原始部落的绳纹时代向弥生时代的过渡时期。秦时齐地琅琊(今赣榆金山镇徐福村)人,精通医学、天文、航海、冶炼等知识,为当时的著名方士;于秦始皇时,受皇命于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0年两次渡日。今被誉为世界航海先驱、中日友好交流的开创者。其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
    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前219年,徐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历经千难万险,经韩国,最终到达“平原广泽”(即日本),没有再回来。至今赣榆留有其种药地、造船等遗址、遗迹。​​​​​​​徐福楼船队在日本岛登陆后,向土著民族传播了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了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给日本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日本从一直徘徊中的原始社会推向了奴隶社会,深受历代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和歌山县、佐贺县、广岛县、爱知县、秋田县、富士山地区都有关于徐福的登陆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遗迹。佐贺、新宫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为神来奉祀,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韩国至今也举办纪念徐福的活动。徐福东渡已被认定为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端,徐福也成为三国人民友好的化身。其东渡故事至今在赣榆县以及沿海地区和日本、韩国流传。1984年,赣榆徐福研究会成立,后改为连云港徐福研究会,至今出版会刊16期。1990年、1991年、1992年,赣榆县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赣榆徐福节;2004年、2005年、2006年,赣榆连续举办了第四、五、六届徐福节。20多年来,我县对徐福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举办了6届徐福节,编印了16期《徐福研究》,排演了《徐福祭仪》、《徐福祭典》和京剧大戏《徐福》,多次举办了徐福文化图片展、摄影展、文物展,徐福文化已成为赣榆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对外推介赣榆的耀眼名片。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