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扯面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荣获:“品鉴山西美食 晋享山西味道”十大山西面食
-
颁发机构:
扯面又叫拽面,据考证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的酸汤扯面则与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煮饼类的一种,隋唐时期叫长寿面,因为下锅时久煮不烂,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是历史最悠久的最能代表中华餐饮文化的面品类。
扯面,一拉二扯的功夫面
扯面简单易做,扯面师傅在案板上把面团从圆条擀成长条,并压上三道褶,双手来回拉上几次,把面条拉到一米多长,顺着中间的褶印扯成三道,最后“啪”的一声在案板上摔出响声,面条即可下锅。整个过程动作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面条在锅里滚上两滚,就可以食用。
扯面薄厚均匀,宽窄相宜,筋道爽口。清汤浮绿叶,碗底沉白面,辣椒油自行添加,单单是色泽和香味就让人难以自拔。一碗入口,不由得让人心情舒畅:葱花的香味包裹着筋道的白面,再喝口酸爽的汤,岂是一个“美”字了得。
扯面好吃的关键在于师傅“扯”的手法,而它之所以能够扯得长而不断,靠的就是和面的技巧,面团中加入盐可以使面的韧劲更强,口感更佳。
和好的面团首先要搓成圆柱形的长条,然后用擀面杖压平、擀开,最关键的是还要压出三条棱,以便于扯的时候能够均匀、快速。压好的三片面片师傅同时拿到手里,一拉,左右来回拽数次,然后摔打,扯成细条。不到一分钟,师傅就已经完成了从压面到扯面的全过程,面条全部宽0.5毫米,长两米,这娴熟的技艺,全靠多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