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涂大肉面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荣获:“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
颁发机构:
相传唐朝时期,李白的叔叔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有一年冬天,因为突发洪水导致瘟疫肆虐,李阳冰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全身冻伤,病死的人很多。他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把猪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猪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其锅中水将面煮熟,之后连汤带面赠送给穷人。百姓吃后抵御了寒冷,治好了冻伤。从此以后,这个面食的做法就流传了下来,时至今日,人们称之为"大肉面"。
而叫响当涂大肉面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205国道当涂段只有一两家面馆,销售对象主要是路上跑车人。南来的、北往的,有的是开了一宿的车,饥肠辘辘,一早过来填饱肚子;有的是车子中途出现故障,停下修车,顺带饱餐一顿。因为坐落在205国道边上,司机师傅们就用"二〇五"三个字为其命了名。(故而,当涂大肉面,也叫二〇五大肉面。)特色大肉、面条劲道、分量又足,跑车的人吃得多了,大肉面的名声也传开了,开店的人趋之若鹜。于是,面馆从205国道搬到当涂县城,吃大肉面不再是跑车师傅的"专利",街坊四邻、城里城外的人都能一饱口福。当涂大肉面以其独有的特色赢得了市场,成了马鞍山众多小吃中的名品牌。
大肉是一碗大肉面的精华。大肉制作要经过净、卤、炸、烩四道工序。净肉是第一步,头天要挑选上好的猪五花肉,整条放入大锅中焯水,祛除猪肉中的杂味。第二步卤制,加入有甘草、桂皮等二十几味香料的秘制“卤料包”、食盐、生抽一同入锅卤制,直至入味上色。第三步炸制,选用香喷喷的菜籽油将整条五花肉炸至金黄色。第四步再次卤制,目的是软化口感。然后放入冰箱冷藏。次日凌晨,将五花肉切成薄片,加入佐料红烧,此时,掌握火候至关重要,火候不到位达不到效果,烧过了也不行,入口要软,咬起来还要带劲,让肉香在齿颊间充分生发。
当涂大肉面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一碗同样的大肉面,一百个人可以吃出一百种不同的味道。这是因为所有的大肉面馆都要备上二三十种小菜供食客自选,尤其是江南独有的咸苦菜苔,闻起来有股暗香,嚼一口满口生津,与大肉形成绝妙的荤素搭配。
当涂大肉面
食材构成:主料:手擀面;辅料:红烧肉、卤汤、味精、香葱、姜、菜心、木耳、香菇、酱油、料酒、白糖
工艺流程:木耳、香菇洗净泡发备用;清水煮面,装盘备用;热油翻炒红烧肉、葱、姜,放入酱油、料酒、盐、白糖、味精等调味,倒入高汤、木耳、香菇煮沸后,放入菜心;煮沸倒入面碗中即可。
文化故事:相传,李白族叔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有一年洪水导致瘟疫肆虐,百姓饥寒交迫。他搭建医棚,支起大锅,把猪肉、辣椒和药材煮熟,猪肉切块,又用卤水煮面,连汤带面分给百姓。从此,“大肉面”名声鹊起。大肉面汁浓味醇、肥而不腻,备受市民青睐,2014年入选“舌尖上的中国”。
推荐体验店:①当涂县胡氏面馆;②当涂县江南特色六味居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