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掐圪垯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荣获:“品鉴山西美食 晋享山西味道”十大山西面食
-
颁发机构:
掐疙瘩又称“揪片”,是山西运城、晋中等地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以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手艺在众多面食中独树一帜。这种面食形如雪片,制作全程无需工具(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指尖的技艺体现无疑。它以锅为器,用锅盛面,分而食之,其乐融融,充分彰显家的温馨、祥和、舒适。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启程前必吃此面,名谓“岁数掐疙瘩”,有岁岁平安之意。
掐圪垯,最古老的家常徒手面食技法
又称小揪片,也是晋中民间传出的一种家常面,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在启程前必吃此面,名谓"岁数掐疙瘩"。结婚时的年龄为多少就吃多少片。所谓掐是用力在一小块地方,圪垯是一种小块状食物,其来历要追溯到清末民国初年一对农村夫妇吵架之事。一天,刘三下地回来,又饿又累,因他老婆还没有做熟饭,两口子就吵闹起来,各说各有理,结果两人换了工,刘三操持家务,老婆下地干活。中午时分,刘三睡觉醒来,急忙生火做饭,不料面和硬了,就一边往面上倒水,一边揉面,不料面越来越软,无法上案擀面条,就干脆用手揪成薄片投入锅中。谁知煮熟捞出后,配以浇头,软绵筋道,非常好吃,就起名叫“鳖跳崖”。
长期以来,掐圪垯不仅成了家常快速面食,而且也用以招待客人。揪片做法简单,吃着筋滑,适于盖浇或炝锅汤面,亦可煎炒而食。
据说,当年走西口的票号伙计,走南闯北,风餐露宿,就盼着吃一口热乎乎的家乡面食。但是行商在外,擀面杖、面板等带在身上多有不便,于是揪片应运而生。工具只要一只碗,将面在碗内和好,然后揪成指甲大小的面片下锅即可。由于这些面片形如纽扣大小,浮在水中好似一块块面疙瘩,所以晋中一带管它叫“掐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