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老街壮馍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荣获: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 颁发机构:

老城石板街,东至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巷南头,全长一公里,街宽五米。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其建筑古朴典雅,呈明清风格,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家壮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濉溪的饮食中堪称一绝,以其“色味纯正,香脆可口”闻名遐迩。 其制作工艺非常细致,浑圆坚硬,厚如手掌,正面焦黄,背面雪白,外酥里香,食之有筋头。壮馍很硬,要慢慢嚼,越嚼越能品出麦子的香。


  老城石板街,东至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巷南头,全长一公里,街宽五米。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其建筑古朴典雅,呈明清风格,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板街有清末民初绅士周俊哲倡导,并用青色瓦子石重铺。由于该项工程浩大,动用民工数千人,牛车数百辆,石料上万方,历时数月铺就而成,使之口子集(濉溪老城前身)更加喧嚣繁华,商贾纷至沓来,店铺林立。抗战时期,石板街遭到日寇焚烧,淮海战役被国民党飞机轰炸。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修复,使其恢复往日面貌。然十年文革,再遭劫难。各种神庙、阁楼、牌坊多被破坏,文物古迹洗劫一空,使往日繁华的石板街逐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与繁荣。

九十年代中期,政府对石板街再次实行了保护开发。如今,石板街再次兴荣起来,那些“前店后坊”商店、挂着各种灯笼牌匾的杂货商号、饭店小吃部多达上百家。小到针头线脑、大道家具电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沿街店铺大多昼夜营业,再现了当年“口子不集——常市”的繁荣景象。如果有机会到石板街,千万别忘了品尝石板街著名的“王家冰糖肘子”、“张家大盘辣子鸡”和“丁家壮馍”。特别是丁家壮馍,堪称一绝,以其“色味纯正、香脆可口”闻名遐迩。


丁家壮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濉溪的饮食中堪称一绝,以其“色味纯正,香脆可口”闻名遐迩。其制作工艺非常细致,首先要选用精细面粉,加水和,再用一根长近一米茶杯口粗的压面棍反复压制后,撒上少许芝麻,在平底锅上用文火慢慢炕热,做成的壮馍直径有40公分,厚三公分,浑圆坚硬,厚如手掌,正面焦黄,背面雪白,外酥里香,食之有筋头。壮馍很硬,要慢慢嚼,越嚼越能品出麦子的香。丁家壮馍是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地方美食。据第五代传人,现年已91岁高龄的丁尊贤老师讲述,受旧时男尊女卑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传男不传女,男人身壮有劲,由此得名壮馍。丁家壮馍的制作工艺在当地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天的壮馍销售趋势都很好,往往供不应求。


濉溪老街壮馍


食材构成:主料:高筋面粉;辅料:黑芝麻

工艺流程:面粉加入凉水和成面碎,揉成硬面团;用铁杠子反复压制30分钟成饼;文火炕约1小时,熟透即可。

文化故事:壮馍有两百多年历史,历史上这门技艺传男不传女,又因男人身强力壮,得名壮馍。其浑圆坚硬,厚如手掌,一面黄如金,一面白如玉,外酥里香,食之有劲头,越嚼越能品出麦子的香,是当地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特色美食。

推荐体验店:濉溪县丁家壮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