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塘烧饼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荣获: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 颁发机构:

传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曹军伐吴,在合肥逍遥津被吴军打得大败,吴军追击曹军一直到下塘地域。夜间曹军又饿又累,但恐被吴军发觉,不敢明火做饭,军师想出办法,将行军锅倒扣,再找一些树根在下面点着,“打”出了又香又脆的烧饼,曹军军士饱餐一顿后,士气大振,第二天一举击败吴军,取得大胜,从此下塘烧饼的工艺流传下来。


      一座用泥巴和草木灰糊起来的大铁锅,反扣在灶架上,灶内炭火烧得正旺, 灶旁的案板前,烧饼师傅分工明确,一位将面团一一揪成大小相当的剂子,用擀面杖迅速擀开,麻利地抹上馅子,包好;另一位接过包好的面团,用手掌一一拍打,“叮咚咚”宛若击鼓,打成碗口那般大小,撒上芝麻,然后反手次第地贴在炉壁上面。 如此反复,不一会儿功夫,炉壁上便贴满了面饼。随着熊熊的炉火炽烤,一只只烧饼由白色变成橙黄,还鼓起一个个包。饼香四溢。烤熟的烧饼用火钳子夹下,丢进篾制的簸箕里,这时名镇四方的“下塘烧饼”就出炉了。


    下塘烧饼究竟好在哪?首先是炉具独特,这个炉子叫“天锅地灶”,反扣的铁锅在炉壁上呈穹形,悬于炭火的上方,炉门开在侧面,以栗炭为燃料,无焰、无烟、无害,火势均匀。其次是做法独特,其中和面最有讲究,面粉需上等原料,揉面要匀称劲道,面剂要发酵适度,到位的面功加之锅炉烘烤,才使下塘烧饼具备焦香酥脆的特点。


 “干葱老姜陈猪油,牛头锅制反手炉,面到筋时还要揉,快贴快铲不滴油。 ”这下塘烧饼的制法工艺“口诀”不知道传了几代人,但真正要把烧饼做得地道好吃可不简单。 从上世纪80年代后,烧饼内又添加了梅干菜、猪肉、羊肉等馅料,下塘烧饼不断推陈出新。

    每天,烧饼摊点前总是聚集很多人,他们自觉排着队,并不是十分着急或是催促,因为对食客们来说,看着烧饼师傅投入的表情、灵活的身手,这一纯朴的劳动画面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下塘烧饼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在2010年第二批入选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8年6月,入选省商务厅发布的“安徽老字号”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