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格卓且是流传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麦宿乡及白玉县灯笼乡一带的藏族民间传统锅庄。“卓且”意即“大锅庄”,德格县境内称“德格卓且”。其舞蹈风格、表演服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公元七世纪左右,德格土司为显现宫廷的繁荣,命令辖区内的大小头人组...

  “德格藏文书法”藏语称为“德直”,是在卫藏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书法体式,它不同于卫藏、安多等地的书体。“德格藏文书法”形成于德格土司制的初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德格土司在创建德格印经院时期,将本地盛行的这类书法确定为印经院...

  藏家德格麦宿土陶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原始土陶。用当地蓝黑土和“色多”的石头是(汉语为金矿石)为原料,先对蓝黑土和金矿石进行晒干、整碎、过滤,加水反复用力揉捏均匀,将土陶泥放在自制的木版上,不断地敲、打、锤、转动等,...

  麦宿传统木雕以各种木材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通常雕刻师对木质的选择十分慎重,要求木纤维的横向结构要紧密,木质要细腻并且具有一定的韧性,且纹理细密、色泽光亮,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麦宿传统木雕主要采用檀香...

  德格麦宿塑像制作技艺是根据麦宿传统木雕基础上创作的塑像形态。模具有单片模具、双片模具、多片模具、主要以双片模具为主,有上下或左右两半片组成,中间空心便是塑像形体。做塑像时,需在模具内刷上蜡油。后将硬性塑料和有粘性配料混合,按比例加少量水...

  “德格劳动歌曲”是指德格人在各种劳动场合所唱的歌曲,其历史悠久,早在藏文出现之前,就已经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从藏文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代藏族人民的语言交流,常用民歌表达的方式。“德格劳动歌曲”既有鼓舞劳动者的情绪、减轻疲劳的作用,又有指...

  “藏戏(德格藏戏)”流传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和西藏昌都地区的江达县一带,是藏戏中独具地方特色的一个剧种。创始人为藏戏鼻祖汤东杰波。创编于公元1450年,距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藏戏(德格藏戏)”使用本地方言,舞步多采用寺庙跳...

“川西藏族山歌”源于人们放牧、伐薪、驮运赶脚、田间劳动时,为驱散疲劳、抒发感情或与同伴交流时即兴吟唱的歌曲。它是分布并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区的一种原生态民歌,具有自由、高亢、婉转、跌宕等特点。川西藏族山歌的内容与民众的生活情趣紧密相联,多为歌...

  藏族传统印刷工艺,是一门传承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艺术门类,目前全藏区仅德格印经院完整保留了这一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并在现代社会中仍在实际应用。因此,德格印经院被称为“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据《本波教派在康区的发展》以及藏民族古代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