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阳竹编历史悠久,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宋代以编织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明清时期迅速发展,被选为贡品;到了清末民初,东阳竹编进入全盛时期。东阳竹编取材讲究,手工剖竹篾细如发丝,柔如蚕丝;其以立体编织为主,结合平面编织技艺,同...

东阳木雕源于唐代,因产地东阳而得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兼有镂空雕、圆雕,透空双面雕等类型;使用具有木工工具和雕刻工具两大类;工艺流程主要有图稿设计、打胚、修光、油漆等。东阳木雕主要有建筑...

东阳卢宅占地面积2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900平方米。以肃雍堂轴线为主体建筑,前后九进。建筑形式丰富,府第厅堂院落重重,规模宏大,用材粗壮,雕饰华丽,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及彩绘艺术于一体,尤以木雕艺术最为精湛。梁枋、斗拱、雀替、门窗...

东阳郭宅大蜡烛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十八日庙会,都要举行擎抬大蜡烛活动,一直沿袭至今。郭宅大蜡烛前有清道族旗8面,大行灯8盏,大鼓1面,先锋8支,火刀8把,大铙16把,执事兵器36件,蜈蚣旗30面,盾牌、大刀各...

翻九楼是长期存在于民间的道教施仪中的一部分。其目的一为祈求太平;二为超度亡魂;三为驱凶避邪,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在施仪场地上,竖起两根13米高(以11层计)的粗杉木,成为“九龙柱”,然后用“九楼桌”11或13张(分9层、11层等),紧靠“九...

侯阳高腔是东阳独有的古声腔,是金华婺剧三路高腔(侯阳高腔、西吴高腔、松阳高腔)之首,是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它产生于元未明初,清朝乾隆至光绪年间是它的鼎盛时期,至今尚流传在以东阳为中心的浙中地区。它的腔调古朴、粗犷、优...

东阳传统的针刺无骨花灯形状有四角形、六角形等多种平面的花灯。随着社会的发展,花灯越做越讲究,并逐步发展为在灯罩上折出许多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在图案上用绣花针刺出各式各样的花纹,形式各式各样的针刺无骨花灯。 东阳针刺无骨花灯,以外型美观、种类...

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载:“(棉花)始植于明朝,各家多寡不等,无不种者……妇女勤于耕织者,以之易粟。”可见,在明朝,东阳人就已经开始织土布,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了。据健在的织布老艺人说,早在宋代,东阳就有蚕丝纺织业的产生。旧时普通百姓的衣料以自...

南马草席是以灯芯草为主要原料编织而成。南马是浙江省三大草席生产基地之一,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草席生产基地。南马传统草席,具有柔韧,草色一致,吸汗透气,凉而不冰,制作精良,素净大气,经久耐用的特点。南马草席讲究席面光滑平整,草色基本一致,席草粗细...

东阳素有“建筑之乡”、“白工之乡”的美誉。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雕饰之一,砖雕与木雕一起被誉为“江南三雕”。在现存数以千计的东阳古建筑群的雕饰形式,砖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在以卢宅肃雍堂为代表的古建筑中随处可见砖雕的运用。东阳的...

流传在东阳市巍山镇东莘桥村、白坦村及横店镇湖口村、东阳江镇八达村等地的、俗称“大头舞”的《报宁寺》(又名《月明僧度柳翠》),属于民间戏曲中的傀儡戏。同民间舞蹈“大头舞”不同,它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场次,全剧由演员头带不同角色的面具,在锣...

每年农历七月初六早上,东阳附近的善男信女登东白山朝拜仙姑殿。七月初六晚上,青年男女扎营山顶,彻夜不眠,名曰“靠山”,香客则住在殿内,名曰“靠殿”。东白山七月七主要以中老年妇女制作彩斗及祭拜与演唱为主。香客们主要祭拜七仙女、北斗大帝、南斗大帝...

东阳酒”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自古擅名。东阳酒传统的酿造技艺,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东阳酒独特的酿造工艺、独特的品质,使其最终成为文化的载体,精神与物质融为一体,在东阳酒的醇厚芳香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东阳酒,清香远达,色复金黄...

东阳道情又称东阳唱戏文,是广泛流行于浙江中部,东阳地区的历史悠久、渊源于原始的汉族民间文化活动,是土生土长、富有地方特色的汉族说唱艺术。单人多角色坐唱,韵文加说表,以唱为主,说为辅,一个情筒(俗称道情筒)一副夹板(俗称笞板)作伴奏,右手拍情...

高跷,俗称高脚马。蔡宅高跷,历史悠久,始于明朝泰昌年间(公元1620年),据史料记载,蔡宅村有位东山公,在福建抗倭寇当首领,在战场上因看不清海盗,故训练士兵在两只脚上扎木棍抬高身子,这样能看得清,箭射得准。东山公部下的几位蔡宅村人,后回家乡...

东阳竹雕是指工匠以竹子的不同部位为材在其上雕刻的艺术,主要可分为竹根雕和留青雕。东阳竹雕与东阳木雕一脉相承。历史悠久,但由于易做空、难保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为东阳木雕艺人偶尔为之。从现存众多清中期蛋形篮、食盒等把手处的留青雕中可以看出,东...

  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地区古称“婺州”,其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东阳、兰溪、武义、浦江等地。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布局巧妙,装饰精美,充分显示出高超的营造技艺。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现有明清民居两百多座,当地最早的建筑约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武义县俞源村最早的建筑建于南宋...

  浙江的竹编工艺品生产集中在东阳、嵊州一带,尤其是东阳,素有“百工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东阳竹编以立体编织为主,与平面编织技艺相结合,做工精细,造型生动,色彩典雅,具有浓郁的民间美术特征,充分体现出东阳竹文化的风貌。东阳竹编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器具,以实用功能为主;一类是立体陈设...

  东阳木雕系因地缘关系而得名。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山多地少,旧时南北两江旱涝迭起,百姓为之所苦,被迫以手艺谋生。东阳木雕即是众多手艺中较为突出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东阳各乡镇,延及周边县市,并流入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庆、台湾、香港、...

  九楼又称“洪楼”,多在浙江省东阳市流传。据传最早与秦朝孟姜女长城祭夫相关,是民间道教施仪形式的一部分。举行这一活动的目的:一为祈求太平,二为超度亡魂,三为祛凶辟邪。“九楼台”一般提前一天进场布置,在施仪场地上竖起两根13米高(9层)的粗杉木,称为“九龙柱”,然后用高1米、长1.5米、宽0.7米的...

  九楼又称“洪楼”,多在浙江省东阳市流传。据传最早与秦朝孟姜女长城祭夫相关,是民间道教施仪形式的一部分。举行这一活动的目的:一为祈求太平,二为超度亡魂,三为祛凶辟邪。“九楼台”一般提前一天进场布置,在施仪场地上竖起两根13米高(9层)的粗杉木,称为“九龙柱”,然后用高1米、长1.5米、宽0.7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