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美食小吃

鸿运大包

鸿运大包创世二十余年,已成为无锡当地的经典小吃,个大馅足一个吃饱为其产品特点,馅心选用品牌冷鲜肉及江浙一带的笋干、香干等上等食材,采用特别醒发技术和纯手工制作(总重175克,馅重60克),制作出鲜咸微甜,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的鸿运大包系列产品,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已成为无锡巿乃至江苏省的著名小吃。

无锡老式面

艾迪花园酒店传承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江南面食大师王德祥老前辈悉心研究数十年,蓄江南面食之精华,什锦汤烩面之真谛的“无锡老式面”。它浓郁的汤汁、纯厚的鲜味、多样的食料、斑斓的色彩、丰富的营养,使无锡老式面的制作技艺终成经典。

虞山蕈油面

清晨,市民们在一杯虞山绿茶和一碗蕈油面的陪伴中,开启了悠情闲致的早茶文化生活。新鲜的野生蕈,在挑,洗净后,经纯正的菜籽油加上葱、姜熬制成冀油后,作为面上的浇头,铺放在由菌菇、竹笋等食材熬制的素汤面条上,一碗醇香的蕈油面煮成了,呈现在食客面前,色香、味皆俱,鲜美异常.

翠和园淮饺

淮饺,乾隆帝命名为“绉纱小馄饨”,又叫“炒米馄饨”,因其风格独特,为了与云吞、抄手、饽饽等相区别,专名“淮饺”。有“汤饺”、“炝饺”、“火饺”三种吃法。淮饺皮薄如纸,点火即燃,放在书上,字迹可辨。馅心乃以刀背将精猪肉剁成泥,加入葱蒜姜笋虾籽及各种作料,这样才“香鲜嫩”具足,食时细滑爽口。

冶春蒸饺

冶春蒸饺创自清代,是冶春花园最负盛名的点心,是唯一以冶春命名的传统名点。月牙儿形状的蒸饺皮子很薄,馅心由扬州地方特有的黑毛猪前脥肉等原料精制而成,肉馅鲜嫩,汁水丰富,形似新月。

东台鱼汤面

东台鱼汤面很有名,面很有嚼劲,加上点小海鲜,鱼汤又浓又鲜。东台的鱼汤面,已有近200年历史,据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制作出来的。汤汁乳白,清爽不腻,面条细而软滑,特别鲜美可口。民间也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常州大麻糕

麻糕是常州最常见的一种小吃,已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麻糕”,是常州独有的称呼, 北方人叫“烧饼”,上海人谓“大饼”。有咸甜之分,适合不同人的口味。常州大麻糕也就是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的椭圆形大烧饼,经过和、搅、揉、搓,最终包馅成型,撒上香芝麻,烘烤而出。麻糕出炉,香味扑鼻,金黄的色泽。可咸可甜,香酥可口。很多当地人都爱在清晨带上一块大麻糕当早点。

马市街饣它(SHA)汤

饦汤,亦作“啥汤”,“饣它汤”,是徐州地区特有的一种汤类小吃。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雉羹,他问厨师此汤何名,没有文化的厨师随手画了一个食字和它字,并随口说:“啥汤。”事后不久,乾隆传诏:封徐州饦汤为“天下第一羹”。

王兴记无锡小笼

无锡小笼包创制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皮薄色白、外形美观、咸中带甜,味鲜卤足,为誉满全国的名点。无锡小笼包尤以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无锡“王兴记”的小笼最为著名。王兴记的小笼面皮有韧性、有嚼劲,搭配里面不算太甜的馅料,鲜得恰到好处。比对一般鲜肉小笼,同等的面粉,王兴记小笼的面皮发酵程度比较低甚至不发酵,因此皮薄,馅料用量又大,皮薄大馅的感觉特别强烈。一口咬下去,汤水汩汩流出,满足感爆棚。

胥城奥灶面

在苏州市城内,江湖地位最高的奥灶面就是胥城大厦做的奥灶面。据说葛优每次来苏州都要来这吃碗面的说,开了20多年,聚集了一大批死忠粉。光面和浇头是分开点的,面可以选小碗1两面或者大碗2两面,汤底用老鸭、嫩鸡、鲜肉蹄膀加多种骨头煎煮而成,配上爆鱼卤汁,汤头鲜甜味浓。浇头有虾仁、爆鳝、焖肉、熏鱼、卤鸭浇头只有虾仁、爆鳝、焖肉、熏鱼、卤鸭五种。

奇芳阁莲子赤豆元宵

赤豆元宵是很多南京人的最爱,它就像是老南京的象征,奇芳阁穿越百年而来,是一家老字号。来奇芳阁尝一碗莲子赤豆元宵,仿佛穿越到百年前的秦淮,感受园林、画舫、市街......莲子赤豆元宵做得相当浓稠,赤豆口感软烂,绵甜可口。

南之缘汤包

南之缘蟹黄汤包制作坚持按“流传了百十年的老法”进行,精白面粉必须揉、捏上劲,每张皮子面皮厚薄均匀,湿燥软硬恰到好处,净重保持四钱半。包裹时手法用力均匀,每个折皱大小如一,总个数不能低于25个,但又不能超过32个。汤汁是南之缘汤包的另一特色,陶晋良独特的熬汤手法,去油解脂,也就是让汤包中的汤汁“脱脂”,去除油腻但保留汤汁的醇厚,口感更佳。

无锡小笼包子

无锡小笼包,当地人又称小笼馒头,以皮薄卤多而誉遍沪、宁、杭一带,是无锡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 它选用上等面粉制作、选料精细、小笼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 馒头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嫩味香,秋冬时,馅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黄油,即为著名的“蟹粉小笼”,食时鲜美可口。

乌饭糕

乌饭糕又称黑饭,是浙江省著名的传统小吃,属于立夏节食品。用糯米饭加山楂粉、红糖、白糖轧成饭块,经煎制而成。糕黑而有光泽,再缀以红丝、瓜子仁,有红、白、黑三色。口味香甜,软糯。可冷食,多为夏令小吃,又可煎熟后热吃,至今流行。

盐城藕粉圆子

藕粉圆圆滑透明,富有弹性,柔软细嫩,呈咖啡色。馅心用藕粉和含甘果肉五仁(桃、杏、枣、瓜子等)为原料,清甜爽口,沁人肺腑。细嚼鱼香不绝,避肥腻之讳。营养丰富,有健骨益血之功能。建湖等地办筵席宴请亲朋,常不缺此点。途经建湖的客人,赴宴时,总盼有缘品尝以饱口福。著名作家巴金率访问团莅临建湖城时,曾品尝其味,交口称赞。1958年江苏省名菜名点评比中享誉全省。经济学家费孝通品尝后,在报刊上撰文评价,称之为“珍品”。

淮安茶馓

淮安茶馓是江苏淮安土特产之一,是用上白精面,拉出象麻线一样的细面丝绕成四寸多长、一寸多宽的套环,环环相连,呈梳状、菊花形等网状图案,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相传淮安茶馓于清朝晚期就生产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咸丰五年(1885年),镇淮楼旁的茶馓名师岳文广,改进了茶馓制法,生产出文明中外的鼓楼茶馓,亦称岳家茶馓。

镇江锅盖面

镇江锅盖面又叫“伙面“,是镇江有名的风味小吃,著名的“镇江三怪”之一。 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 锅盖面选用的面条是“跳面”,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味道独具。 锅盖面的底料也十分讲究,秘制酱油汁加上十余种佐料,味道十分鲜美。做好后,汤清面软,不粘不乱,青头鲜嫩,经济实惠。

徐州糁汤

糁汤是啥汤?因为有方言发音的特色,这个汤你可读sá汤、shēn汤和sǎn汤。糁汤有很多版本,这次上榜的是徐州糁汤。“两来风”辣汤具有近百年历史,历经几代人努力,其制作工艺、品质、口感、汤色及营养价值日臻完善。“两来风”辣汤是由鳝鱼、猪圆骨、老母鸡外加十余味滋补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特点是选料精、投料足、酸辣美味、鲜香爽口。多次被评为徐州市和江苏省名小吃,2003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镇江肴肉

镇江肴肉又名水晶肴肉、水晶肴蹄,是镇江地区传统名菜。 传说,古时镇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烧煮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香味浓郁,食味醇厚。后来,人们嫌“硝肉”一名不雅,改为“水晶肴肉”,流传至今,成为当地的传统名产。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扬州经典的小吃。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扬州炒饭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而且注重配色。炒制完成后,颗粒分明、粒粒松散、软硬有度、色彩调和、光泽饱满、配料多样、鲜嫩滑爽、香糯可口。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因为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黄桥战役”,它名扬全国。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现在的黄桥烧饼是用肉松、火腿、虾米、葱油、鸡丁、香肠等外加猪油,香葱和面调和的馅儿。在缸炉里一烤,烧饼外黄里软,不油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

烫干丝

泰州人有吃早茶的习俗,必点的就是“烫干丝”。 泰州干丝好吃,得益于泰州白豆腐干的品质和对加工工艺的讲究。在泰州城,成百上千的早茶店里,无论店面规模大小,都会有这道早点。仅泰州主城区,每天能吃掉两吨干丝。

鸭血粉丝汤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最著名的小吃之一,在南京,每条街巷都能看到售卖鸭血粉丝汤的店铺,而且店店红火。在全国,鸭血粉丝汤也是超级“明星”,它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受到了各类食客的大力推崇。回味鸭血粉丝汤严格遵循正宗工艺和配方,采用猪骨和鲜鸭上火熬煮数小时,再佐以十余种天然香料。让原料的滋味充分溶解于汤中,巧妙配比的香料刚好去除鸭子的腥味,散发出丝丝柔和的清香,使鸭汤更加鲜香浓郁,爽口宜人。

苏州黄天源糕团

糕团食品自古是苏州人时令饮食的一种习俗,黄天源糕团是当地名副其实的“糕团大王”。所售糕团以香、甜、细、腻著称,其中最为著名的桂花糖年糕、五色小圆子、猪油年糕、八宝饭被誉为“四大名旦”。

昆山奥灶面

奥灶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昆山市的传统面食小吃之一,属于苏菜系。与阳澄湖大闸蟹一样,奥灶面是昆山饮食文化的代表,是昆山悠久历史、丰富物产的象征。到苏州昆山游览玉峰山,人们总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奥灶面”。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红油爆鱼面,面条细白,汤色酱红;白汤卤鸭面,白面白汤,原色原味。

软兜长鱼

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淮安人厚待中外宾客最喜欢上这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让宾客尝鲜,赞口不绝。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关于其名字的来源,至今并无一个明确的说法,有大厨认为,“软兜”并非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指这道菜上了桌从盘子里用筷子从中间搛起,两端垂下,像小孩子的肚兜;而应是一种烹饪方式,这道菜在制作时最后有一道勾芡的程序,一定要把调料的味道全部沾裹到鳝条上去,而且要保持鳝条的嫩度,就是柔软,即使当初煸炒硬的鳝鱼肚皮,此时也要在芡汁中回软。以芡汁作为托底将鳝条软软地裹兜而起,是谓“软兜”也。此菜选用端午前后的“笔杆青”长鱼,精心烹制。成菜后脊背乌光烁亮,软嫩异常,清鲜爽口,趁热端上;筷子一搛,微颤似跳,油亮滑爽;入口腴嫩,轻抿若化,齿颊生香。

松鼠鳜鱼

“松鼠鳜鱼”是苏州地区的传统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将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用鳜鱼制菜各地早有,一般以清蒸或红烧为主,而制做形似松鼠的鳜鱼菜肴则首先是苏州地区。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来苏州官府传出乾隆在松鹤楼吃鱼的事,此菜便名扬苏州。其后,经营者又用鳜鱼制作,故称“松鼠鳜鱼”,不久此菜便流传江南各地。此菜从创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它已闻名中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菜肴之一。

金陵盐水鸭

咸水鸭是南京的名产,至今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而每年的中秋前后鸭肉又是最美味,桂花树下,一碗鸭肉,一杯桂花酒,真的是件做鬼也风流的事情,因此咸水鸭美其名曰:“桂花鸭”。《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肉有桂花香也。

红烧河豚

盛产于扬子江的河豚为上品,每至暮春柳花坠,河豚大肥,江淮人以为时珍也。品尝大闸蟹当去阳澄湖,享用河豚鱼非登扬子江心的扬中岛不可也。“红烧河豚”、“河豚烧秧草”、“奶汤河鲀”、“炒河河豚鱼”等都是“打嘴巴子不丢筷”的美味佳肴。

大煮干丝

大煮干丝又称鸡汁煮干丝,是一道既清爽,又有营养的佳肴,其风味之美,历来被推为席上美馔,是淮阳菜系中的看家菜。原料主要为淮扬方干,刀工要求极为精细,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百食不厌。此菜色彩美观,干丝鲜嫩绵软,汤汁鲜醇。

盱眙小龙虾

盱眙龙虾是淡水龙虾,又称克氏螯虾。之前产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左右传至南京一带,后来进入盱眙境内的洪泽湖,天泉湖,猫儿湖等河湖水塘,而每年的5到9月份是小龙虾的旺季,年产量可达5000吨。味道独特,麻、辣、鲜、香的盱眙小龙虾已经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种,回味无穷,屡吃不厌,广受吃货们的喜爱。

砂锅鱼头

“天目湖”牌砂锅鱼头始创于天目湖宾馆,由中国烹饪大师朱顺才先生经多年研制而成,砂锅鱼头选用了天然的野生鳙鱼为原料,天目湖水为汤基,加上朱大师独特的烹饪工艺而成形,其口味特点是“鲜儿不腥,肥而不腻,汤色乳白,原汁原味”。2002年被评为“中国名菜”,2004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和原产地保护标志注册,2013年“天目湖”牌砂锅鱼头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朱大师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烹制砂锅鱼头并受到一致好评。

无锡酱排骨

三凤桥酱排骨为无锡著名土特产,沿袭近百年的传统配方与现代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它以色泽酱红、香味浓郁、骨酥肉烂、油而不腻为特色,为居家旅游、馈赠亲友之佳品。三凤桥酱排骨烹制工艺已被列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为了江南吴地间的美食代表。

水晶肴肉

水晶肴蹄,又名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一款名菜,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镇江“宴春酒楼”的水晶肴蹄,更是名不虚传。水晶肴蹄上桌时,可根据不同肉质切出不同名目的肴肉,如“眼镜肴”,“玉带钩肴”、“添灯棒肴”、“三角棱肴”等。水晶肴蹄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砂锅狮子头

相传,隋炀帝杨广一次带着嫔妃大臣沿大运河南下来到扬州观看琼花,饱览了扬州四大名景还品尝了扬州的四道名菜,尤以「狮子头」深得隋炀帝心。菜肴肥嫩异常,肉圆松软不腻,蟹粉鲜香;里面的青菜吸收了汤的香味,加上炖煮时间长,青菜酥烂清口,达到入口即化的口感;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香,嘴里的满足感让你欲罢不能。同时,该菜品还具有补虚养身、健脾开胃、调理营养不良的功效,特别适合老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