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青田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鱼灯舞相传始于唐代,据清康熙《青田县志》记载,刘基以鱼灯舞形式操习兵阵,逐步形成鱼灯舞。灯具是根据瓯江淡水鱼的形象制作,舞蹈是依据鱼类生活习性而编排,伴奏音乐是以民族乐器为主,服饰以古代武士形象打扮。艺术特点是“背得活、舞得泛、跳得高、...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石雕是一门融合制作性、技能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传统美术,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包括原材料选择、传统雕刻工具使用、表现手法和工艺流程运用、创作题材构思、雕刻技艺传承等。雕刻时交替使用圆雕、镂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通过相石、开坯、雕琢、...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伯温(1311-1375),名基,被誉为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伟人”,与中国历史上的姜子牙、诸葛亮齐名为三大军师。应朱元璋之邀,赴金陵辅佐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统一中国。明朝建立后,帮朱元璋制定《大明律令》等法令律例。朱元璋赞其为“学贯...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传统榨油技艺始于唐代以前,章村乡明代就已用油车榨油,清代达到鼎盛,《丽水县志》、《青田县志》均有记载。青田县是我省油茶主产区之一,素有“浙南油库”之称。油茶抗逆性、抗病性强,不需施用化肥农药,是天然的有机食品。传统榨油形式有打板凳油、拗...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鼓词由隋唐时“变文”演变而来,明清时期已见流传,俗称“唱词”。一人表演,用本地方言演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结合。词句以七言为多,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道具简单,节奏整齐,板式变化丰富。青田鼓词可分为“平词”、“大词”两种。“平词”又称鼓架...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龙舟节又称划龙舟、划龙船,相传始于南宋,兴于元,盛于明清。清朝康熙版《青田县志》和民国七十六年台北市青田同乡会编纂的《续修青田县志》中都有记载。属于群众自发组织的传统民间活动,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进行。龙舟队以村为单位组建。活动中有...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百鸟灯舞历史悠久,清康熙《青田县志·岁时风俗篇》载,唐景云年间已有百鸟灯舞。灯具是根据鸟类为原型制作,舞蹈以队形、鸟形与舞鸟人的组合舞蹈变化为主,历代传承的“龙摆尾”、“四方阵”、“双飞燕”等走阵与“雀跃”、“鹰转”、“燕惊”等舞步别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