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跷虎狮又称“高脚虎狮”,是粤东地区独一无二的民间狮舞艺术。清初流落到当地“南枝”系少林武僧所创,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因具备娱乐与强身壮体的功能,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传承至今。现主要流传于揭阳市惠来县附近村落,以及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揭...

“鳌鱼舞”源于民间祭神舞蹈中模拟动物形态大道具舞蹈,历史可追溯到解放前。鳌鱼与龙、凤、麒麟一样,是传说中的神物,古时称考中状元为“独占鳌头”,是祥瑞吉庆的象征。 “鳌鱼舞”以造型独特,舞技精湛,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博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潮州歌册俗称“唱歌册”, 多以长篇叙事唱本为主,是以潮汕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艺术,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曲艺形式。宋末至明初,来自佛教的宝卷、淘真、词话及江浙弹词等经福建、江西流入潮汕地区,与当地歌谣、畲歌、俗曲等相融合,并受其影响,从而形成了潮州...

鼓是中国应用广泛的传统乐器,牛皮鼓制作技艺在揭阳市东山区浦东村已传承百余年,产品受到整个潮汕地区的欢迎,是榕城城隍庙、西湖慈善会、进贤门亭、黄岐山侣云寺、乔林双忠庙、普宁泗竹坑及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福建省等地庵寺所选用的文化珍品。 清光...

潮式月饼又名朥饼,是潮汕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饼食,至今己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潮式月饼除了在潮汕地区销售,还扩至全国各地并远销东南亚,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有着维系海内外潮人的饼食情结作用。 嘉庆《澄海县志》云:“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广德泰药酒是汕头市广德泰酒厂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长春酒、大补酒、三蛇酒等十多种配制酒的总称,其酿造技艺是配制型酒生产工艺的代表。 据《潮阳县志》记载,广德泰酒由范友龙始创于清光绪年间。据传,其时有潮阳籍进士、法部郎中范家驹广德泰长春酒进贡清廷...

南澳县后宅元宵渔灯赛会始于清代,据清同治七年(1868年)“立碑议定两乡神游”碑记载,“窃为该处地方系正月十六日两乡神游必经之处。前有不肖子弟,屡因迓神相遇之时,籍此生端滋事。是以两乡衿耆齐到前江庙,帝君座前,焚香拈阄……”,可见渔灯赛会游...

潮汕地区最早关于饮茶的记载,是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潮州金山顶摩崖石刻残句“茶灶龛平”,至明代工夫茶在潮汕地区兴起,清代工夫茶艺日臻完善。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中“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及瓷盘各一,唯杯...

相传,李家教拳系属莆田少林寺内馆护寺武功,当年火烧福建莆田少林寺之后,一老僧云游五华传艺于李铁牛,因老僧姓名秘而不宣,后李铁牛传艺于世,遂取名为李家教拳。其后人李光壬将该拳术传到汕头等地。 李家教拳讲实用之近身搏击,多以正门攻守,不受招式拘...

壁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一门传统的民间艺术,主要用于祠堂、庙宇、民居墙壁的装饰。胪溪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艺术中的一支,以其独特的乡土艺术风格,在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寺庙、祠堂等建筑中广泛应用。胪溪壁画的历史悠久,从潮汕地区现存的传统祠堂...

      外砂织席技艺是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以当地盛产的芏草和黄麻编织草席,并曾作为当地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外砂织席技艺的历史悠久,相传清康熙年间当地已有简单的织席工艺,20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色席和印花席的织造印...

     潮州金银錾刻技艺的历史悠久,清乾隆重修《潮州府志》中,已有关于银饰、锡箔、制鞋是潮州传统的三大手工业的记载。清代潮州城内金银饰品作坊集中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打银街”,此街名沿用至今。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潮州的金银...

粿品是潮汕地区传统节日中用于敬神酬神、祭拜祖宗和祈福祝福时重要物品,每个时节做的粿品都各不相同,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潮式粿品的种类繁多,有鼠粬粿、红桃粿、小米(烧卖)、甜粿(年糕)、无米粿、朴籽粿、菜头粿、酵粿、马铃薯粿、栀粿、乒乓粿、潮汕...

朥饼是潮汕民间的传统糕饼,因其饼皮酥薄脆,亦称“酥皮朥饼”,其中以植物油做饼皮的,又称“素饼”。潮式朥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清嘉庆甲戌李书吉、王恒重修《澄海县志》云:“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光绪甲申周恒重监修《潮阳县志》云:...

贵屿朥饼也叫“糖饼”,是粤东地区特产,其制作技艺起源于潮汕地区,老字号的潮汕朥饼有意溪大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等品种。朥饼常年制作,以中秋节销量最多,故潮汕地区还把朥饼又称为“团圆饼”。 贵屿朥饼采用的是新鲜优质的白肉、珠葱头、白砂糖和麦...

橄榄菜是潮汕地区咸菜延伸的特色品种,是潮汕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在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区及周边村镇的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芥菜,也名大菜,本县秋收后田野种植甚多,收获后用盐渍,味道甚美……澄海手巧艺...

      珠珍娘娘是潮汕地区民间敬仰之神,尤在潮阳河溪镇华阳片区备受崇信。相传珠珍娘娘为玉皇大帝长女,与两个妹妹分别主治天花、麻疹和水痘疹,为百姓祛除疾病,有求必应。潮阳河溪华阳现存的珠珍古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

英歌舞是汉族独具特色的男子群体舞。潮南英歌舞与潮阳英歌同源异流,是古代傩文化的延续。至明代,它吸收了北方大鼓子秧歌的特色,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具有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艺术。潮南英歌融汇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舞姿刚劲雄浑、粗犷奔放,极具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