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区必吃餐厅 ...更多

德庆楼安阳三熏

1922年,祖辈以经营熟肉制品为生的邵金荣在(安阳老城)鼓楼4号开办“荣庆楼”食品店。经营香肠、肘花、熏鸡、熏蛋、熏兔肉等,开创了“老安阳三熏(熏鸡、熏蛋、熏肉)”。1933年,邵金荣去世,其外甥阎好德接手经营,铺号更名为“德庆楼”,继承和保持了名产食品。新中国成立后,对食品花色、质量要求要求越来越高,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发扬熏制食品传统小吃,发挥和发展了熏制品加工生产经营业务,继传人阎好德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把熏制工艺运用于熏猪下水上,生产出了熏猪头、熏猪肚、熏口条等,增加了10多种花色,发展了这一风味食品,形成了现在广为人知的豫北传统佳肴“安阳三熏”,即“熏鸡、熏蛋、熏猪下水”,1986 年德庆楼熏肉收录于《中国名食录》,2007年安阳三熏被河南省餐饮协会誉为“豫北名优特产”。德庆楼安阳三熏传统菜馆主营安阳三熏、传统扣碗砂锅和地方炒菜。

槐店王婆大虾

2018年获得第六批“河南老字号”称号。以南美白对虾为主,配选滇西土豆和东北甜玉米,同时加上秘制中草药调料, 形成食无药味,辣不上火、味通南北、四季良膳、老少皆宜的槐派特色虾式炝锅。 烹饪的环节精确到秒,排除所有干扰菜品口味的因素,食材挑拣和清洗都有固定化 的流程操作,烹饪的技巧都要经过每天上百次的实操训练,这就是槐店王婆大虾!

盛德利

作为安阳美食的老字号,盛德利以安阳地方风味名吃为特色,深得本地和外地人的喜爱。盛德利不但味道正宗,服务厚道,就连《品味》栏目组都曾主动找到他们,要把这个百年老店的一些经典菜品给拍摄出来

大漠豪情烤羊腿

锦州大漠儒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烧烤之都锦州,是锦州烧烤的带头人。锦州大漠儒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具有“大漠豪情”烤羊腿(原锦州鞑子)品牌连锁店,同时创立了“大漠儒狼”餐饮品牌。 “大漠豪情”烤羊腿,是锦州市政府颁发的“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烧烤名店。

文峰区经典名菜 ...更多

盛德利箕灌肠

筲灌肠的主要原料是猪血,猪血富含铁、钾、钙、磷、锌、铜等十余种微量元素。筲灌肠有人体“清道夫”之美称,医学研究证明,常吃猪血能延缓机体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清洁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垃圾”。目前市场流行的排毒养颜胶囊等药物,及大城市人们热衷的洗肠健身健美项目,均与医学所说的“要想长生 , 腹内常清”相吻合。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许多人反映头天晚上饮酒过量,第二天便会觉得头昏脑胀,浑身酸软乏力,若吃上两碗筲灌肠,症状很快就会得到缓解。可见,筲灌肠不仅是一品美味小吃,而且其医疗保健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盛德利炸血糕

炸血糕,是用荞麦面、猪血一起蒸制成糕,然后切片油炸,蘸上配好的蒜汁,风味很是独特。

盛德利三不沾

三不沾,俗称桂花蛋,是安阳一道地道的特色名吃。先不说味道如何,单是它金灿灿的色泽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

长垣生炒面

用生面条两面煎黄焖制而成,色泽金黄,软香可口,是长垣市的一道传统美食。此美食讲究厨师锅工、火工,需要厨师有一定的经验,才能做好此菜。色呈柿黄、筋软光滑,吃时不腻,有三鲜风味。

文峰区特产手信 ...更多

安阳栝楼

栝楼,又名瓜蒌、果赢、野葫芦,属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攀岩植物,安阳人俗称“德楼 ”、“德楼冠”、“克痨冠”,“冠”有第一的意思。栝楼形状如圆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描述的“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村小儿亦食之。”栝楼的根叫天花粉,形状各异,2010年4月2日安阳挖出了形状像鳄鱼的栝楼根,重达150多斤。栝楼和根均是大宗中药材,它们的名字来历也很有趣。相传古时候,江南有座高山,山上有许多山洞,洞被密林遮掩,云雾缭绕,传说有神仙居住。当地有个樵夫,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一天中午,他进山砍完柴,又累又渴,便循着泉水的淙淙声走到一个山洞口,喝足了水,躺在树荫下的一块石板上歇息。迷迷糊糊中,他听到有人说话,一睁眼,竟然看见长着黑白胡子的两个老者在谈论。黑胡子老者说:“今年咱的洞里结了好大一对金瓜。”白胡子摆摆手:“嘘,小声点,那边躺着个砍柴的,当心把咱的宝贝金瓜偷走。”黑胡子不以为然:“怕什么,他进不了洞。只有七月初七午时,口念‘天门开、地门开,摘金瓜的主人要进来’才行。”白胡子生气了:“别说了,咱们下棋。”听到这里,樵夫滚下了石板,蓦然醒了,原来是个梦,哪有什么老者?他沮丧地挑起柴担回家。后来,他越想越觉神奇:“我莫非遇到了神仙,那山洞真藏着宝贝?”他决定试试。七月初七这天,他来到山洞中,口念“天门开、地门开,摘金瓜的主人要进来”,果然嘎的一声,洞里一扇石门打开了。樵夫走进去,只见里面长着一架碧绿的青藤,其上果然结有一对金瓜。他高兴地爬上去,摘下瓜,一口气跑回了家。到家一看,他楞了,这哪是金瓜呀,分明是两个普通的小圆瓜。他失望地把瓜扔到了一边。过了些时日,樵夫又上山砍柴,不由自主地他又来到那个山洞外,躺在石板上歇息。刚闭上眼,就又听见了谈话声,还是那两个老者。白胡子埋怨:“都怪你多嘴,咱的金瓜被偷走了。”黑胡子说:“怕什么,又不是金子。”白胡子说:“可那是名贵药材呀,比金子还贵重。”“那非得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用,要把瓜的皮色晒红才会有润肺清热的作用哩。”樵夫醒来,边想边回家,这莫非是神仙托梦,要我种药材给人治病?到家后,他找到了已经烂了的那两个瓜。取出瓜籽,来年开春种在了院子里。到秋天,果然结了很多的瓜。他摘下晒红,叫咳嗽痰喘的病人吃,一个个都见效。之后,他每年栽种,送给病家,且分文不取。人们尊敬他,让他给这瓜取个名字,他想,瓜结在高处的藤架上,需登爬摘取,就叫“瓜蒌”吧。后来,又渐渐被写成了“栝楼”。 栝楼在《本草纲目》中也称果赢。《诗经》讲:“果赢之实,亦施于字。栝楼既果赢二字的音转化而来的”。栝楼根叫天花粉,有的说是天庭之花之义,而明代陈嘉谟认为“栝楼根名天花粉,内有花纹天然而成,故名之”;李时珍认为“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栝楼在我国作为中药材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汉《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采用天花粉入药的记载,称它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

文峰区文化遗产 ...更多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它传达了广大民众的生活理想,反映出社会生活和民间文化的诸多特性,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版年画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它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木版年画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即已出现,宋代称之为“纸画”,明代则叫“画...

  淮调,梆子腔声腔系统地方剧种,又名“怀调”,也称“漳河老调”,又因它广泛流传于河南省境内的彰德、卫辉、顺德、广平和大名府,故也有“五府淮调”之谓。清代中叶,淮调已在豫北、冀南等地广泛流传,各府衙军队多蓄养淮调戏班,以为娱乐供奉。如彰德府的头皂班(刑警)、二皂班(内勤)、西营班(驻军)都蓄有淮调班...

  落腔,原名“落子腔”,俗称“唠子腔”或“捞子腔”,是在民间曲艺“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的,流行于豫北、冀南、晋东、鲁东,曲牌体与板腔体兼有。它由安阳、内黄、南乐一带民间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来,形成于清代中期。因其主要发源于河南省安阳一带,因此也称“安阳腔”。   落腔曲调由...

  二夹弦又名“两夹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剧种,广泛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因主要伴奏乐器四胡的四根弦分别夹着弓上所系的两股马尾演奏而得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二夹弦最初为纺棉小调,后经历代艺人的发展创造,在“花鼓丁香”、“大五音”和“四根弦”等剧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