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交口县美食小吃

汾酒火焰虹鳟鱼

汾酒火焰虹鳟鱼,光是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十分霸气。这道菜将汾酒与虹鳟鱼巧妙结合,在烹饪过程中还会燃起火焰,极具观赏性。虹鳟鱼的鲜美在汾酒的熏陶下更加突出,鱼肉鲜嫩,酒香四溢。吃这道菜时,就像是在体验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让人陶醉其中。它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山西酒文化与美食文化的完美融合。

柳林碗团

柳林碗团是山西柳林的传统面食小吃,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或碗秃子。“碗团”之名的来源是因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碗团多为冷食,切条、就碗刀扎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为主要调料,尚配以姜末、香油。严冬季节,多配豆芽炒食,有时也与羊杂各混炒。碗团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小孩、学生的常食零食。

碗托

碗托,又名“碗秃子”“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晋中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灌肠”。碗秃乃荞面所制,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山西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焖面

山西作为面食之乡,可不只有刀削面,还有香飘寻常百姓家的焖面。提到焖面,这精华全在“焖”字上,依靠封闭锅里的水蒸气将面条慢慢焖熟,渗透菜的清香和浓郁的肉汁。

蜜酥

孝义特色美食蜜酥,香酥可口,甜而不腻,超级好吃。

捣拿糕

捣拿糕的历史由来与我国的北方饮食文化、民族融合以及地域特色紧密相连。拿糕是我国北方一种常见的食品,其名称“拿糕”是典型的蒙汉结合词汇。其中,“拿”是蒙语“nanggi”的音译缩读,意为“有黏性的”,与汉语的“糕”结合,便形成了“黏糕”即“拿糕”的称呼。捣拿糕作为蒙汉文化交融的产物,不仅保留了北方传统面食的特点,还融入了蒙古族饮食文化的元素。

汾阳核桃烙饼

汾阳核桃烙饼,这道山西的地道小吃,以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深受食客喜爱。它的口感酥脆、香气扑鼻,是汾阳葱花小烙饼的升级版。制作时选用汾阳当地的优质核桃,炒制后压碎,与面团融合,经过擀制、烙烤,形成外酥里嫩的独特口感。面团和得软一些,烙出来的饼才会外酥里嫩。烙饼时控制火候,中小火为宜,适时翻面,确保饼的两面都均匀受热,呈现出金黄色的诱人色泽。烙好的核桃烙饼,外层酥脆,内里柔软,每一口都能尝到核桃的香脆和面饼的筋道。

和子饭

和子饭,是山西省著名的传统民间饭。同一锅中,米、面、菜样样俱全,风味独特,红、白、绿五颜六色,别具一格。不仅味道可口、老少皆宜,而且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所需各种徵量元素均高于其它食品,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食品之一。

红面鱼鱼

高粱面鱼鱼 是流行于山西晋中、吕梁 晋北忻州地区的经典面食, 山西人称“高粱面”为“红面”, 因此“高粱面鱼鱼”也叫“红面鱼鱼”。

虾酱豆腐

“虾酱豆腐”是山西晋中、吕梁交城、汾阳一带的经典名菜,一道制作精良的虾酱豆腐,必须是每一片豆腐的表面都均匀的被虾酱包裹,无论是在锅里还是装在盘里的豆腐表面都冒着大量的气泡,类似蟹眼泡儿,因此,虾酱豆腐在当地也称“睁眼豆腐”。 虾酱是以各种小鲜虾加盐发酵后,经磨细制成的一种黏稠状酱,在发酵储藏期间,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使之具有独特的清香,滋味鲜美,回味无穷。而且小虾所含钙质分解后成为易于人体吸收的钙,脂肪转化为脂肪酸,因此虾酱同时也是优质蛋白质、钙和脂肪酸的丰富来源。

酱梅肉荷叶饼

酱梅肉是晋商庄菜的代表菜,也是晋式第三蒸,酱豆腐汁和五花肉相蒸,不仅去腥而且提鲜,因此,命名为“酱梅肉”。宴席当中,成了一道山西地方特色菜。做好的酱梅肉,肉质色泽嫣红粉嫩,入口浓香酥烂,肥而不腻。

小米炖辽参

小米炖辽参是名副其实的养生菜。 辽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的功效。而小米含有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元素,适合人体消化吸收,有减肥、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二者结合,使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巧妙搭配,酸碱平衡,科学食补,有极强的食疗功效,味道更是鲜咸醇香,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