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特产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灵石荆条蜂蜜的历史非常悠久。当地文献中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灵石民间就有饲养中华蜜峰(简称中峰)的记载。明末清初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诗人傅山先生游学灵石时,在石膏山后寨门看到石壁的洞穴上有蜂窝下有蜜源的地方,触景生情,曾作《义蜂》诗一首,借咏蜜蜂以喻其反清复明的不渝之志。诗曰:“群蜂失其主,浩荡往来飞;苦蜇撩人打,甘心得死归;穿花红乍落,入林绿全腓;烧睫君臣泪,无从湿征衣。”据灵石文史丛书《老城记忆》书中记载民国年间,灵石经历了翻云覆雨、朝令夕改的动荡岁月,就是在这新旧体制的交替中,1931年迎来了新一任县长李凯鹏,在他主政期间智斗军阀,避免了兵祸的蹂躏,为当地百姓所称颂,同时着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积极提倡养蜂,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本邑境内山岭重叠,野花颇多,对养蜂颇为相宜”。所以他组织人员设立了养蜂传习所,派人去省农务局学习技术,回县后大力推广意大利黄金蜂种一百余群,使灵石的养蜂事业从此有了新的发展。《灵石民俗风情》一书中,记录了民间传唱的歌谣“夸特产”中唱到“荆条蜂蜜甜圪津津”。《灵石县志》所载本县属土石山区,气候温和,汾河两岸及东西两山蜜源植物主要有荆条、狼牙、洋槐、荞花等。辅助蜜粉源植物有地寸草、尘头草、益母草、野菌花、葵花、马茹、伏里条、酸枣、枣树、榆树、杨树、柳树和各种果树等20余种。东山林区还有圪尖、椴树、苔条、山荆芥等几十种蜜粉源植物。其次,毗邻晋中盆地有大面积油菜、枣花、棉花、葵花等主要蜜源。沁源县有大面积圪尖和狼牙,均可供小转地采集。尤其本县荆条蜜源,为全省三大荆花蜂蜜之重点产区。所产荆花蜂蜜色鲜味好浓度大,质量高。按照蜜粉植物资源计算,全县可养蜂2万箱,其中荆花蜂蜜在低产年可产20万斤,中等年产量40万斤,高产年可产60万斤,若全部利用,一般年产量可达100万斤以上。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养蜂843箱,品种有中蜂和意大利蜂,分布于仁义、桃钮等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养蜂253箱。1948年全县养蜂500余箱,其中有饲养百余箱的农户。1949年,全县养蜂643箱,产蜂蜜2.25万斤。1952年,全县养蜂857箱,产蜂蜜52.99万斤。1955年,全县养蜂1124箱,产蜂蜜3.93万斤。1957年,成立县国营蜂场举办三期养蜂技术培训班学员70余人。1958年,全县养蜂1679箱,产蜂蜜5.87万斤。1959年,社办起集体养蜂场,全县养蜂6000箱,产蜜19.2万斤。1975年,全县养蜂2800箱,产蜜8.68万斤。1982年,从吉林省养蜂研究所种蜂场引进法国喀尼阿兰蜂,全县养蜂1680箱,产蜂蜜4.83万斤。1984年,引进罗马尼亚喀尔巴阡蜂和美国意蜂。1985年全县养蜂1517箱,实现蜂群良种化,年产蜂蜜6.68万斤,蜂蜡6700斤,饲养量较多的有两渡、城关、夏门、富家滩、南关、交口、段纯、仁义等乡镇,其中饲养100箱以上的个体户有8户。此外,1975年,每年夏季有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地的国营、集体及个体户计3000至5000箱蜂群到本县境内采酿荆花蜂蜜。山西科技出版的农村科技致富丛书,养蜂与蜂关产品开发书中写到太行山的荆条漫山遍野,为全国著名的夏季蜜源基地,以沁水、阳泉、灵石三县市为中心,联接周边各地县形成较集中的三大片,而唯独野生紫花荆条集中分布于灵石县。灵石历史上的荆条蜂蜜,原为中峰所产,那时候人们养蜂是把野生的中峰收回家养,饲养方法模拟野外中峰生活方式,在土墙壁上凿洞嵌入瓦罐或陶瓮饲养之,每年花期结束后割一次蜜脾,群产蜜约5公斤左右。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灵石有人引进了意蜂,开始了活框饲养蜜蜂和按花期取蜜,灵石荆条蜂蜜的质量和纯度都有了明显提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灵石县成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养蜂协会,实现了优种化饲养和生产。近年来有许多养蜂界知名人士来灵石对荆条蜂蜜调研,对其品质赞不绝口,荆条蜂蜜已成为灵石县的重要出口商品,远销德、英、法、日等国,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乡宁翅果为翅果油树的果实,是我国所特有的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所特有的木本植物油料,翅果形有八棱,历史记栽有“八卦果”之称,相传曾为伏羲创造八卦提供灵感,是现存第四纪冰川作用后的孑遗植物之一,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别名有“泽绿旦”“灯笼果”“泽胡”“仄绿旦” “层壶(胡)”等,收载《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二卷第二分册》第42页。在我国民间已有千余的年的栽植历史,集中分布于山西南部乡宁县及周边地区。1965年4月由李大章同志在乡宁县首先发现,后经郑万钧先鉴定,正式定名为翅果,植物树种为翅果油树。千百年来,当地百姓采用熬油和机械榨油的方法,进行食用,多少年来,谁家生了小孩都会烙翅果油面饼让产妇吃,吃了补充元气,强健身体,翅果油当地老百姓食用非常普遍。每年秋初,当地群众纷纷采集此果以土法榨油或熬油作为专用营养品食用,而且常作为孕产期妇女滋补用;或将果实沙碾后肥田效果很好。抗日战争时期当地军民采食翅果油,并且用来擦拭枪炮。在上世纪70年代在山西省得到推广种植,民间有“山有翅果油、致富不发愁”的说法。 乡宁县志记载:(乡宁县志卷十四{二九五页、二九七页})宋代记载:大中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山生石脂如面,可为饼饵,民用度荒。山南绛州、龙门疫盛,延至周山。户有羸吟者,旧塚未干添新茔。然兰涧、牛尾沟,择胡林深处,方圆二十里,民健无此忧。皆曰:因有山神爷庇佑之。奇?是!清史记载:乾隆十一年人疫。近襄陵、汾城之东山。瘟大行,殁者十之七八,苦无健壮者敛葬。惟,毗关王庙周山,数十庄免。民谓,托层壶辟邪之功也。许。乾隆十一、二年连岁丰稔。十三年旱灾歉收。十七年旱灾歉收。十八、九年连年丰稔。二十四年旱灾歉收。四十五年有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翅果油树因材质优良、果实特殊,曾作为山西省重点推广种植在我省大量栽植,在山西县乡宁县、翼城县甘泉、中卫林场、蒲县白家庄林场、河津、稷山、平陆、绛县均有广泛栽植翅果油树,面积据统计达5万余亩,曾以翅果油树为原料打制一套座椅送给当时国家主席。但由于历史及种种原因,加之翅果中油脂生产提取技术的落后及外来油脂原料的冲击,翅果油树的种植一度滞后,但在上世纪90年代新的油料提取方法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在我国的兴起,可以使翅果中油脂得以充分提取,其功效成份高效无破坏提取方法的实现,一批新兴的油脂加工企业的出现,为翅果油树的种植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乡宁县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戎子酒庄葡萄酒产地乡宁,位于山西省西南,临汾市西隅的黄土高原上,地理坐标东经110°~111°,北纬35°41′~36°09′,海拔900~1300米,为平缓的黄土塬面,北依吕梁山,西濒黄河水,毗邻“黄河奇观”壶口瀑布,大自然造就了她的神奇与美丽。这里地貌北高南低,背山临水,山后森林茂密,生态良好,气候凉爽干燥;黄土高原,百米土层,土地肥沃,非常适合酿酒葡萄的生长;地下水资源丰富,质优味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赋予戎子酒庄葡萄酒的优秀品质。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古县小米是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的特产之一,颗粒圆润、匀称饱满、色泽晶莹、鲜黄光亮、米粒整齐、整米率高、手感光滑、米香浓郁、口感上乘。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绛县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整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都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山西临汾浮山,位于太岳山南部,临汾东缘。曾是中华农耕更文明的重要发祥之地。因其适宜的气候及充足的光照,为苹果的种植创造了天然的条件。种植苹果,自然成为当地农民举家生活,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曲沃红提葡萄是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里村镇的特产。里村镇红提葡萄果皮中厚,果实呈深红色;果肉硬脆,能削成薄片, 味甜可口,风味纯正,刀切无汁,品质极上。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安泽土蜂蜜由土蜂采集山林野山花酿制而成,色泽金黄、口感绵软,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常食可延年益寿。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是传统的农业县城,由于多年来发展红枣产业,形成了27万亩的红枣林。每年农历六月,这里的枣花就会相继怒放。不仅会引来游客的光顾,而且会迎来全国各地的蜂客前来采蜜。枣花蜜,如琥珀透明,气味浓香。它是上乘蜜,可与槐花蜜、荆条蜜等媲美,具有抗衰强身的多种功效。而石楼的枣花蜜是同类蜂蜜中的极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翼城县苹果栽植历史悠久,县内海拔在800-1200m的地域广阔,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生产的优势区域,是全省“一县一业”苹果产业项目基地县和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曲沃麦茬羊肉历史悠久,羊肉文化源远流长,曲沃麦茬羊肉其独特的肉质,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显著的保健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曲沃麦茬羊肉出生在曲沃县行政区域内的7个乡镇158个自然村的绵羊和山羊.曲沃麦茬羊肉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在麦收后,放羊人就在麦茬地放羊,羊吃了丢下的麦穗、麦粒。到六月初一时,羊已经成长成熟.从而使它具有肉质细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膻味轻、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董乡南山根, 依托佛泉和龙王泉两股泉水, 村民们一直有栽植大蒜的传统。 北董大蒜品质优良、蒜农增收, 北董大蒜不“装蒜”, 蒜苗、蒜黄、蒜薹、大蒜等, 是北董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汾西县地处吕梁山南麓,汾河西岸,属黄土高原沟壑地貌,全县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一张天然的大阳坡,天然的地理条件适宜梨的栽培。临汾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栽植梨树的记载。汾西梨多为锥桶状圆形,果肉细腻,核小,酥脆甜爽,汁液多,酸甜可口,芳香味浓。果型端正,品相好。色泽微黄或黄中带绿,果面光泽细腻,平均单果重200-400克,最大单果重500克以上。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霍州市核桃栽培历史悠久。霍州核桃外壳呈黄白色,仁饱满,色黄白,涩味淡。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沁水县是晋城市养羊大县,历史上就有养羊的传统习惯。沁水县养羊协会成立于2005年,是由晋城市沁河绿园牧业有限公司、沁水县6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和82个养羊户共同发起,经沁水县畜牧局核准,沁水县民政局沁民社证字第【2005】006号登记批准成立的非赢利性社会团体组织。目前拥有7个团体会员和273名个人会员,是沁水县较大的社会团体组织。协会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行业中发挥服务、协调、资询等作用,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联合各部门、各企业的有关力量,紧紧围绕肉羊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会员单位和会员提供种畜、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肉羊回收、销售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有力的促进了我县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协会成立几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由沁河绿园牧业有限公司牵头,申报注册并通过了“太岳”无公害肉羊品牌商标,真正打出了沁水自己的肉羊品牌,为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农户养羊效益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组建服务、销售网点,服务网点覆盖全县14个乡镇的1532户养羊户,在山东、广东、上海、北京、河南等地设立肉羊销售网点。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协会自成立以来,就把对养羊户的技术培训作为协会的首要任务,,通过培训努力促使协会会员养殖技术的提高,以此带动全县养羊业的发展。四是搞好技术指导,积极当好养羊业发展的技术后盾,促进养羊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经常组织山西农大教授、市县畜牧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到协会会员、养羊科技示范户中做现场指导,帮助养羊户解决疑难问题。五是积极推广养羊适用技术,同时为养羊户提供平价物资。六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传媒手段,及时发布肉羊购销信息。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襄汾县襄汾文化灿烂,烁古耀今,集黄河根祖文化、古晋国文化、旧石器文化、龙山文化于一身,有享誉世界的“丁村”遗址、被称为中国民居古建筑活体标本的丁村明清民居建筑群、把中华文明向前推移了一千多年的陶寺遗址和晋襄公成就霸业的古晋国遗址等。赵康辣椒主产区赵康镇是古晋国文明发祥地之一,“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于此。现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西汾阳有赵盾庙和赵大夫墓地遗址,东汾阳村有着晋国重臣赵盾的故里遗址,晋城村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赵康古晋国遗址;赵康村东约100米有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年代大约在东周——汉的赵康古城遗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辣椒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大约在明朝末年由欧洲传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佐食品,适当食用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驱寒健胃的功效。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食用辣椒,能增加饭量,增强体力,改善怕冷、冻伤、血管性头痛等症状。辣椒含有一种特殊物质,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荷尔蒙分泌,保健皮肤。富含维生素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可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可以使呼吸道畅通,用以治疗咳嗽、感冒。辣椒还能杀抑胃腹内的寄生虫赵康镇辣椒品种以三樱椒为主。是1974年由外贸部门引入我县。三樱椒植株低矮,果实簇生,朝天生长,故而又称朝天椒。群众俗称三樱椒、朝天红、三鹰椒、天鹰椒、小辣椒等。三樱椒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投资小,效益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倍受农民欢迎。赵康镇及周边区域自1996年规模种植辣椒至今,每年的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以上。自2005年以来,已举办多届“山西襄汾赵康辣椒节”,吸引省内外客商前来观摩、订货。目前赵康镇已形成了一个全国性辣椒购销市场,客商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年交易量2500万公斤以上,成为全国著名的辣椒之乡。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洞有“莲花城”之称,县城东有护城河与玉峰山相连,南隔洪安涧河与坂里坡相望,西、北均为水田,旧时四周种植莲菜,盛夏,叶联成璧,点缀着朵朵白莲、红莲、莲蓬,叶下潜着金鲤、鲶鱼、虾蟹。远远看,似乎将整座县城托起,宛若仙境。洪洞“水包座于莲花城”,俗有洪洞莲菜与别地异样,多一个眼之说,这里生产的莲藕肉质肥嫩,白净滚圆,口感甜脆,利于存放,生食堪与梨媲美,系山西省洪洞县主要土特产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名扬三晋。 清道光年间,寿阳祁宿藻在玉峰书院为讲席,他是道光十八年进士,曾官至江宁布政使,其兄祁隽藻为嘉庆十九年进士,曾官至大学士衔礼部尚书,诗古文词,卓然成家,为当时著名文人,亦为大槐树移民后裔,兄弟二人游洪洞后,互赠诗各一首,其兄诗内有“莲花好城廓,槐树旧村墟”之句,其弟在《故乡吟》一诗中也有“一经莲桥花满城,问津疑是桃花渡”。此两诗传诵一时,为当时文人名流所乐道,人们也就称洪洞为莲花城了。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梨是我国原产果树之一,《诗经秦风章》《晨风篇》就有“山有苞棣,隰有书隧”记载。隰县梨先后38次荣获优质产品奖,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2011年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2007年玉露香梨被中国奥组委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水果。2010年被晋祠宾馆选定为专供水果。隰县梨是隰县的主导产业,政府十分重视,近十几年,隰县政府先后在全县发展梨树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2013年,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定并认证,隰县梨的知名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销量进一步扩大。全县梨种植面积13334公顷,其中盛果期果园6667公顷,年产优质梨20万吨。隰县梨产自海拔950—1450米的区域,果品色泽鲜艳、果面端正,含糖量高、口感纯正,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并出口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地。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桃常被作为福寿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桃子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故对桃格外青睐。桃又有仙桃、寿桃的美称。《临汾县志》(民国癸酉年种植)上就有桃的记载,说明桃在当地有长久的栽培历史。新版本的《临汾市志》也记载:“邑人素有利用房、路、渠、河等零星地植树的习惯,民国8年(1919),在县城西门外汾河滩栽植榆树、柳树百余亩。民国22年在涝河渠河道绿化,柳树、桃树相间成行”。从2004年开始“临汾尧都?乡村风情桃花会”连续八年在当地召开,通过桃花会,搭建了农产品宣传平台,提升了农产品品牌效应,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贺家庄鲜桃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一是种植模式发生变化。从一家一户种植发展为规模化的种植,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了产出效益。二是品质进一步提高。不断引进外地的新品种,加快改良驯化,使品质得到普遍提高。三是形成了区域发展的趋势。尧都区政府大力支持这一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了以东部丘陵山区为主的10公里桃树绿色长廊。四是推进了产业化经营,引进了贮藏保鲜等技术,延长了鲜桃的供应期,鲜桃经过保存,可周年上市。五是加强了品牌效应,以贺家庄“风情桃花会”为代表,连续举办三月时节的桃花会和金秋时节的果实采摘节,使尧都鲜桃声誉传播三晋大地。目前,贺家庄乡已成为山西南部优质鲜桃的主要产地之一。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苹果别名频婆果,果实大,味佳,耐贮藏,现已成为我国大宗水果品种之一。霍山苹果因其产地环境优良、苹果品质上乘,再加上霍州特有的历史文化,使霍山苹果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果。霍州历史悠久,霍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姓氏,尤其是在汉代,霍姓因为霍去病和霍光这一文一武兄弟的功绩而声名显赫,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姓氏。上下几千年,霍州的一切无不打上霍字的烙印。为提升霍州市的旅游文化品位,由霍州发起并促成了"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和"中国五大镇山联袂对接活动",以及霍州、霍山文化研讨会的举办,更使霍山名震中外。千佛崖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上,先后研究整理了"尧王避署在霍山"、"大禹治水始霍山"、"天下霍姓出霍州"、"天下门神源霍州"等文化渊源。霍山横垣在霍州市东部,苍苍茫茫,立地擎天,自然风光秀丽,文化遗产丰富,神话典故优美。著名作家孟伟哉叹曰:“可与黄山并肩,可与张家界齐名”。 特别是面积90万亩的七里峪自然风景区,权威专家考察后认为如此大面积的纯生态绿地,在华北实属少见,堪称“华北绿肺”、“天然氧吧”。李曹镇地处霍州地区东部,历史悠久,资源优厚,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距市区10公里,总面积约236平方公里,为霍州市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下辖32个行政村,人口约3万人,耕地面积35484亩,素有霍州“米粮川”、“林果乡”之美称,这里苹果种植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地域文化。苹果在霍州栽培历史悠久,清康熙十二年版《霍州志》有苹果的记载:“苹果,色味俱佳,佛嗜之故一名佛唇”。据当地老人讲:康熙帝不仅对苹果的分类归属作过研究,还曾设计过“有钱买桃、苹果、梨三色……各价几何”的数学应用题。他似乎对苹果有特别的喜爱,常用以赏赐臣下。康熙二十二年(1683)出巡山西途中,在霍州府接见学生蔡丹桂,命其讲经,“赐白金五两,金盘苹果六枚”。《霍州直隶州志》道光五年种植部分也有苹果的记载。建国后苹果种植面积有了突破性进展,《霍州市农业自然资源》上记载: 6 0年代初开始广泛栽植,主要品种有:国光、青香蕉、金冠、红星、红魁、祝光、红玉、旭、倭锦、迎秋、鸡冠等11个品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苹果生产成为霍州市发展经济的“龙头”,现发展到5万亩。2011年2月,霍山苹果通过国家验收,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中医认为:苹果性味甘酸而平、微咸,无毒,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和胃降逆的功效。苹果的药用,早在唐代就有记载,苹果不但益心气、健脾、还能生津止渴,更具有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功能。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苹果营养丰富,具有以下几大好处:1、严重水肿患者多吃苹果有利于补钾,减少副作用。2、妊娠期多食苹果,一方面可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又可调节水、盐及电解质平衡,防止因频繁呕吐导致酸中毒。3、苹果果胶属于可溶性纤维,不但能促进胆固醇代谢,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更可促进脂肪排出体外。4、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5、苹果还能防癌,防铅中毒。改革开放以来,霍山苹果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一是培养百名乡土农艺师和优秀推销人员。二是扩大种植面积一万亩。三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亩产优质商品果七千斤以上。四是建设五十吨储藏库5个。五是扩大外销渠道,将“华津”牌霍山无公害苹果畅销全国各地超市。六是和国家果树研究所联合建立苗木基地,自繁自用。目前,霍州市已成为全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三农发展经济的龙头项目,成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南林交莲藕的主产区位于曲沃县东南,这里多源清流,有风光秀美的景明风景旅游区,长流不息的天然泉水,“青岩若点黛,素湍如委练”的景明瀑布,山势峻峭,水流潺潺,峡谷幽深,林木葱郁。该区域属于紫金山前冲积平原,当地农民种植莲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种植莲藕技术和经验。沸泉、龙王池泉水常年流经该村,二泉水质好、纯天然、无污染、流量大,灌溉方便,经泉水灌溉生产的莲藕,皮白如玉、脆嫩香甜,相传在三晋时期即为御膳贡品。丰富的水利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南林交莲藕打造了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主产区平均海拔480-560米,土层深厚,,PH为8.2-8.5之间,龙王池天然泉水灌溉,年均气温12℃,年均降雨525.7mm,年无霜期平均为189天,年均日照时数2474小时以上。果实基本为纺锤形,并伴有不规则棱角,大小均匀,营养丰富,酥脆无渣,折断可拉丝且有独特清香味,主要营养物质均高于其它莲藕。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曲沃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导下,南林交莲藕菜渐成气候,创立了品牌。在最大的种植专业村——南林交村建起了千亩优质莲菜种植示范基地。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为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再立新功。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蒲县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清光绪六年(1880)续修《蒲县志》把核桃列入第一卷《地理志·果属》,内云:“核桃:一名胡核,留皮消滞,去皮润血,和盐食更佳,能通命门和三焦”,详细阐述了核桃的功能,可见核桃生产已是当地的一种产业。据民间传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路过临汾,住在现在的临汾一中,当晚又饥又渴,平阳府送来核桃一盆,慈禧太后大喜,问曰:“这是何方核桃,香人肺腑!”答曰:“平阳府蒲县产也!”蒲县核桃名声大振,民间有传:外地核桃一筐,不如蒲县核桃一颗。核桃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干果,逐渐渗入了地方文化,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蒲县民间用核桃仁配大枣制作的老虎状惟妙惟肖,挂在婴儿床头,既辟邪又雅观,还洋溢出诱人的芳香。更有用核桃命名的地方多达6个,诸如核桃凹、核桃梁、核桃坡等等,成为显明的地理标志。闻名遐迩的百年核桃树挺拔在蒲县山中垣上,树龄在150年左右,仍然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新中国成立后,核桃生产列为木本粮油,得到大力发展。1964年,蒲县山中公社白家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明茹(女)首次在全县建立万亩核桃园,一举改变了山中公社农民贫穷落后的历史。王明茹因年年坚持种植核桃,并以此为突破口,带领全体村民大搞植树造林,王明茹曾被国家绿化委授予“全国林业劳动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外,王明茹多次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劳模,原任省委书记李立功多次接见这位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并多次到白家庄村考察指导工作。文化大革命时期,造反派批斗王明茹,说她只抓核桃,不抓革命。王明茹在批斗会上不低头,高声呼喊:“栽核桃还能栽出资本主义?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老子就是不信这个邪!”第二天,王明茹又带领群众整修核桃园。1984年,白家庄村人均四亩核桃,成为全县核桃栽植生产之最。2007年10月22日,蒲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优质核桃产业的实施意见》(蒲政发【2007】114号)文件。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努力打造“蒲县核桃”市场品牌,全面推进核桃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蒲县建成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核桃生产基地。蒲县兴农核桃专业合作社和正茂核桃综合加工有限公司被县政府列为核桃产业的龙头企业,2005年10月,“养益核桃”荣获临汾市首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名牌产品奖。2007年10月22日,“养益”商标荣获临汾市知名商标,到2010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成为蒲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洞有“莲花城”之称,县城东有护城河与玉峰山相连,南隔洪安涧河与坂里坡相望,西、北均为水田,旧时四周种植莲菜,盛夏,叶联成璧,点缀着朵朵白莲、红莲、莲蓬,叶下潜着金鲤、鲶鱼、虾蟹。远远看,似乎将整座县城托起,宛若仙境。洪洞“水包座于莲花城”,俗有洪洞莲菜与别地异样,多一个眼之说,这里生产的莲藕肉质肥嫩,白净滚圆,口感甜脆,利于存放,生食堪与梨媲美,系山西省洪洞县主要土特产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名扬三晋。清道光年间,寿阳祁宿藻在玉峰书院为讲席,他是道光十八年进士,曾官至江宁布政使,其兄祁隽藻为嘉庆十九年进士,曾官至大学士衔礼部尚书,诗古文词,卓然成家,为当时著名文人,亦为大槐树移民后裔,兄弟二人游洪洞后,互赠诗各一首,其兄诗内有“莲花好城廓,槐树旧村墟”之句,其弟在《故乡吟》一诗中也有“一经莲桥花满城,问津疑是桃花渡”。此两诗传诵一时,为当时文人名流所乐道,人们也就称洪洞为莲花城了。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小米又叫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沁水黄小米”又简称为“沁水黄”。我国北方盛产谷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界的历山脚下沁水盆地米质最佳,传说《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朝大臣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皇帝为了表达对老师母亲的尊敬,前来探望,时值酷暑,陈廷敬的母亲住在沁水县界内的“老母庵避暑山庄”,陈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帝,康熙帝看到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龙颜大悦,便在山庄门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凉,看到一首打油诗,“舜王耕历山、悠悠五千载、天下稻花扬、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带沁水黄小米回宫食用,并提笔在大白松树根部的石壁上挥毫写下了“玉质龙鳞”四个大字,现碑文尚存,从此,“沁水黄小米”就成了宫廷贡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永和条枣,山西省永和县特产。永和县位于北温带,为红枣适生区,其特殊的环境条件,形成了永和红枣个大、皮薄、核小、味甜、无虫、无污染、无公害等特殊的品质,颇受消费者的欢迎。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全世界小米栽培面积约10多亿亩,我国最多,总产量最高。小米生长耐旱,品种繁多,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俗称“粟有五彩”。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在我国南北干旱地区、贫瘠山区都有种植。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山西地区生长。小米种植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就有种植,约有8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为清代全国四大贡米之一,被誉为“龙米”。相传乾隆皇帝出巡,路经章丘,西关高如恂接驾献“龙米金汤”,甚得乾隆称赞,被封为贡米。这一带为山前洪积土,土层深厚,土质为黄壤,质地较肥沃,加之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较为适宜谷子的生长和发育,具备了形成优良品质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谷味随生长期长短而增减,故在种植方法上,均为旱田春播。耕前施足农家肥,耙平耢细,谷雨前后下种,生长期一般在120天以上。小米籽大粒圆,色泽金黄,性粘味香,营养丰富,较其他品种养分含量高。特别是煮稀饭时,表面有一层黄亮的米质油,食之香味可口,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用小米磨面做粥别具风味,济南市有名的“八宝粥”“王家甜沫”等,均用小米做原料。据中国农科院化验,此种小米含蛋白质11.2%、脂肪5.26%、赖氨酸0.25%、淀粉74.95%、维生素A和维生素B1及维生素B2的含量也超过其它小米。 小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属禾本科。它性喜温暖,适应性强。大宁红皮小米的产地——山西大宁县,号称“上堂粮仓”,位于吕梁山余脉,黄河水东岸,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属于丘陵地带,气候土壤独特,谷子生长期较长。昕水河纵贯全境,气候温和,水资源是邻县不可相比的,这样的地域环境正适合小米的生长,而大多小米都种植在山腰和丘陵间的小块平地上,独特的种植环境和传统的种植方法保证了小米“天然、绿色、无污染”的产品特性。作为大宁县特产的红皮小米,由于种植条件要求苛刻,产量低,一直被当地人视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市场上很少流通。红皮小米谷壳成大红色,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据测定,每100克中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72.8克,钙29毫克,磷240毫克,铁4.8毫克,胡萝卜素0.19毫克,硫胺素0.57毫克,核黄素0.12毫克,烟酸1.6毫克且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也较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为83.4%,脂肪为90.8%,碳水化合物为99.4%。不但有滋养肾气,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的功效,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长期食用能达到滋养肾气、和胃安眠、滋阴养血的功效,实为孕妇、小孩、老人和体虚者滋养进补及日常营养的佳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宁西瓜,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品质优良。西瓜在大宁种植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大宁县地处山西省吕梁山南端,黄河东岸,四面环山,形如盆地,海拔最低为481米,最高为1791米,土壤肥沃,为地带性褐土。气候温和,日照平均值为2466.7小时,昼夜温差大,极适合西瓜种植。加之大宁昕水河纵贯全境,水资源优势更是邻县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大宁“小金殿”西瓜的美誉。关于“小金殿”的渊源还有一段当地人人皆知的佳话。相传唐王李世民因宫廷争斗躲到民间逃难,跋山涉水来到今天的大宁境内。唐王为了逃命,三天三夜滴水未进,此时的他早已是饥肠辘辘,口干舌燥。可初到此地,举目无亲,又到哪里去填饱腹中之饥呢?唐王抬起头向远处望了望,隐约间见远处有一片惹人的翠绿色。唐王朝着那片绿色走去,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片刚刚成熟的西瓜地。虽是盛夏之际,但个头奇大的西瓜似乎在瓜蔓的庇护下仍能让人感觉到丝丝凉意。唐王见到如此清爽之物,赶紧摘下一颗打开,只见瓜瓤通红,汁水外溢,忍不住咬了一大口。甜而清爽的滋味瞬时间征服了唐王的味蕾,令其欲罢不能。吃饱之后唐王顿觉神清气爽,神采奕奕地自语道:人间竟有如此爽口果实,实乃我大唐之昌盛象征也。待到离开瓜地时,唐王才发现下肚的大个西瓜足足竟有3个!为了感谢西瓜的救命之情,唐王随手将贴身玉佩埋在了瓜地。后来纷争平息,唐王回朝后特封大宁为:盛唐小金殿。封大宁西瓜为:小金殿西瓜,并下旨大宁西瓜年年作为朝廷贡品。直到解放初期“小金殿”西瓜的美名依然名扬万里。 按此有据可考的记载推算,山西大宁种植西瓜的历史,至今已有640多年,由此可见大宁西瓜,早在元代就已经是闻名遐迩;据明万历21年(公元1543年)大宁县令沈榜编著的“宛署杂记”中记有“农历六月宛平县为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荐新供西瓜15个……”的记载,说明大宁西瓜不仅早在元代就已经作为贡品向皇室进贡,到了明代又列为必供祭品。到了清代,沿袭旧制大宁西瓜更是名声大噪……大宁西瓜外观独特,瓜体个大,翠绿色瓜皮上嵌有清晰花纹。皮薄肉脆,见刀口裂,浓甜的汁水顺刀而下。瓜内尽是通红沙瓤,点缀几颗黑色籽,吃起来甘甜清脆,口感独特。1995年,在山西省农业厅举办的西瓜大赛上,大宁西瓜单个重量达47斤,荣获“瓜王”称号。2005年,在临汾市首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上,荣获优质农产品奖。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莲藕,别名莲菜、藕、莲,原产于亚洲南部,在我国供食已有3000余年,有着悠久历史,是国人最喜食的常见水生蔬菜之一。《诗经》中己有描述莲菜的诗句。自古至今,描述、赞美莲藕的诗词、歌赋、文章、绘画等等,数不胜数。在其〈沟洫略〉篇中,记有“藕池泉在庄头村西 每昼夜所出水,均可灌田”;在其〈物产略〉篇中,记有“果属 莲藕 荸荠〈biqi〉近水田处有种者,形差小二味亦甘。果 有夏果、秋果二种”;在其〈方言略〉篇中,记有“莲菜谓之藕”;在其〈亭楼〉篇中,记有“清风亭 在察院莲花池上”;在其〈旧闻考〉祥异篇中,记有“明八年察院内莲开並头者二本,一时称异”、“清朝 顺治十一年莲並蒂 城南荷香亭畔,莲开並头,其茎挺出,馨艳异常,是年科名最盛”、“清朝 乾隆十七年六月 城南荷香亭,莲开並头”。由此可见,莲菜在襄汾已经有600余年种植历史;长期以来,在今襄汾县的原襄陵县一带民间,至今流传有河西三大宝“龙祠的韭芽、平阳的女娃、襄陵的藕瓜”。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官滩枣是襄汾县的农业三大品牌(官滩枣、太平米醋、连村粉条)之一,因其原产地在襄汾县官滩村而得名,官滩枣的栽培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据道光五年太平县志记载:“枣,有晋枣之名,多食易齿黄,旧志,太平宜枣,其树盈野,居人有半年粮之谣”。官滩枣果实中大,长柱圆形,平均单果重11克;果皮深红色,肉厚、肉粘、油性大,耐贮藏。1997年,山西省首届干果经济林产品评奖展销会上,被认定为“山西省十大名枣”;2001年,临汾市启动平川“121”工程后,襄汾县县委、县政府抓住有利时机,掀起大种枣的热潮,截止2008年,全县适宜官滩枣生长的乡村,保有枣树达15万株,年产量达到1500吨。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吉县苹果因果型端正高桩、果面光洁细腻、着色鲜艳浓红、口感香脆甜爽,品质上乘,屡获大奖,曾获首届中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第三届中国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山西省首届农博会金奖,山西省第一、二、三届名优水果展评会金奖以及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县。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古县核桃,山西省古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古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所产古县核桃皮薄、仁满、出油率高,生食甘美适口,炒食齿颊留香,营养丰富,具有健脑益脑,增强能力,愎复疲劳,增强记忆,壮阳补气,降脂强身,润肌乌发,延年益寿之功效。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隆化小米色泽金黄,香味纯正,口感绵软,蒸、煮皆宜,以小米粥为最佳。隆化小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铁、磷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具有促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孕妇产后迅速恢复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老人、小孩、产妇食用。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被誉为“果中一绝,梨之珍品”的祁县酥梨,至今已有以前多年的历史,其品质优良与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必不可分。近年来,祁县酥梨产业已得到迅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远销国内外多个国家。现在到祁县旅游,不仅可以领略晋商文化,还可置身梨花之海,看梨花雨、闻满园香。近年来,祁县酥梨产业迅猛发展,总面积超过8600多公顷,梨花如海的景致毫不夸张。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安泽连翘古称“岳阳连翘”,素有“全国连翘在山西,山西连翘在安泽”的美誉。全县连翘总面积达150余万亩,包括裸露分布面积90万亩和林下分布面积60万亩,其中,裸露分布部分包括野生密集面积54万亩、人工栽植面积11万亩和零散分布面积为25万亩。全县连翘年产量达400万公斤,采收量可达28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