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美食小吃

南之缘汤包

南之缘蟹黄汤包制作坚持按“流传了百十年的老法”进行,精白面粉必须揉、捏上劲,每张皮子面皮厚薄均匀,湿燥软硬恰到好处,净重保持四钱半。包裹时手法用力均匀,每个折皱大小如一,总个数不能低于25个,但又不能超过32个。汤汁是南之缘汤包的另一特色,陶晋良独特的熬汤手法,去油解脂,也就是让汤包中的汤汁“脱脂”,去除油腻但保留汤汁的醇厚,口感更佳。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因为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黄桥战役”,它名扬全国。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现在的黄桥烧饼是用肉松、火腿、虾米、葱油、鸡丁、香肠等外加猪油,香葱和面调和的馅儿。在缸炉里一烤,烧饼外黄里软,不油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

烫干丝

泰州人有吃早茶的习俗,必点的就是“烫干丝”。 泰州干丝好吃,得益于泰州白豆腐干的品质和对加工工艺的讲究。在泰州城,成百上千的早茶店里,无论店面规模大小,都会有这道早点。仅泰州主城区,每天能吃掉两吨干丝。

中庄醉蟹

因最早制作此蟹而又做得最好的为兴化市中堡庄一带,故人称“中庄醉蟹”。选用蜈蚣湖、大纵湖出产的淡水蟹,经过21道工序,采用特制的秘方和名贵药材,结合现代技术醉制而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甜且酒香浓郁。这种醉蟹,色如鲜蟹,放在盘中,栩栩如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酒香浓郁,香中带甜,营养丰富。

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由于形美、皮薄、馅嫩、汤足,刚出笼屉的汤包可以看到里面汤汁流动,肉馅晃动。汤包之味在于汤,汤包难吃在于烫。食时不能心急,须小心将汤包收口处戳个小洞,倒入镇江香醋,并佐以鲜嫩姜丝,先吮吸完汤包内的汤汁,再细细品味肉馅,可算是早点中的极品。镇江民间吃蟹黄汤包时有“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口诀,别有一番情趣。清嘉庆年间林兰痴诗句“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 道出了蟹黄汤包内藏热汤,“到口难吞”的特点。

清炖蟹黄狮子头
  • “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 所在区域:

清炖是将蟹黄狮子头生坯直接入汤锅中炖制,在锅底垫入加工猪肉皮和猪排骨,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炖三小时即成。 烧成后以带盖小汤盅呈给客人,掀开盖,首先是看相好,白里透粉,边衬以菜心,汤色一清到底。兼得猪肉肥嫩、蟹黄鲜香,入口即化。

红烧河豚

盛产于扬子江的河豚为上品,每至暮春柳花坠,河豚大肥,江淮人以为时珍也。品尝大闸蟹当去阳澄湖,享用河豚鱼非登扬子江心的扬中岛不可也。“红烧河豚”、“河豚烧秧草”、“奶汤河鲀”、“炒河河豚鱼”等都是“打嘴巴子不丢筷”的美味佳肴。

回酥干丝

由烫好的泰州干丝、脆鳝丝、肴肉丝、豌豆苗(或小青菜心)、生姜、葱结、鱼奶汤(加黄鳝骨)熬制而成。干丝鲜美,脆鳝香酥,汤汁浓厚,余味悠长。2015年回酥干丝荣获“江苏省当家菜”称号。

沙沟大鱼圆

沙沟大鱼圆相传诞生于明末清初,风味独特,别的地方则叫鱼丸子。沙沟鱼圆相传诞生于明末清初,以沙沟河湖自产的草鱼为主要原料,按照特定制作程序加工而成。鱼圆外形圆滑饱满,吃起来鲜嫩爽口、油而不腻。 鱼丸子细小如弹丸;说沙沟大鱼圆之大,在油锅里大如乒乓球般,盛在碗里色泽金黄,圆圆滚滚,里面肉色雪白。挟在筷子上是长的,掉在桌上是扁的,吃在嘴里是烫的。鲜嫩爽口,油而不腻。如今,沙沟大鱼圆制作工艺被列为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中国名菜大典》。

梓潼镶碗

梓潼镶碗是梓潼县的一道特色大菜,乡间田席“十大碗”的头菜,被誉为“梓潼三绝”之一。镶碗最早是宫廷御膳,明世宗时,总督营戍政的仇鸾,失势后举家迁居梓潼,并将此菜的制作方法一并带回家乡。此后,便在民间的田席上增加了这道必不可少的镶碗大菜,流传至今。此菜经川菜泰斗史正良创新,推出的“玻饺镶碗”、“海味镶碗”、“双喜镶碗”等,更是倍受人们的青睐。该菜造型美观,层次分明,色泽明丽,汤鲜肉香,咸鲜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