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公祭是存续在浙江文成县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   “太公”是后世对明代著名历史人物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的尊称。文成县是刘伯温故里,文成县以刘基谥号得名。文成县南田诚意伯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贤公祭日在刘基诞辰的农历...

  信俗又称“俗信”,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民众会对某种民俗现象产生心理和行为认同。传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灵是信俗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祈福避害则是传统信俗传承不断的内在原因,各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集合构成了民间信俗的文化空间。 /&g...

  洞头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外,由10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与福建相邻,人们以渔业生产为主。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得人们对“妈祖”极其信奉。   明末清初,福建莆田渔民来洞头打鱼,带来“妈祖”信俗。东沙“妈祖宫”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浙江省尚存...

  蓝夹缬为我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蓝夹缬技艺曾普遍流传于浙江南部的温州市,至今仍在其下辖的苍南县以及瑞安和乐清两个县级市均得到较好地保护和传承。   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

  中国桥梁营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优秀的桥梁工艺。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主要流传在浙江、福建等地。   浙闽编梁木拱廊桥历史悠久,造型丰富,数量众多,在国内同类廊桥建筑中独领风骚。编梁木拱廊桥源于唐代的木拱桥三条桥这...

  中国桥梁营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优秀的桥梁工艺。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主要流传在浙江、福建等地。   浙闽编梁木拱廊桥历史悠久,造型丰富,数量众多,在国内同类廊桥建筑中独领风骚。编梁木拱廊桥源于唐代的木拱桥三条桥这...

  东源村位于浙江省瑞安市西南部,据当地《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元代初年,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法懋开始把木活字印刷技术引入族(宗)谱编修事业,“梓辑”(运用木活字印刷编修宗谱的工艺)之艺由此问世,历代相承不绝。明代正德年间,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福建迁入浙江平阳。清代乾隆元年(1736),王法懋五世孙...

  中国镶嵌艺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殷商时代,铜器铸造中即已出现错金嵌玉的装饰纹样。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贝壳、螺钿、宝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为了镶嵌的原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镶嵌艺术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

  中国镶嵌艺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殷商时代,铜器铸造中即已出现错金嵌玉的装饰纹样。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贝壳、螺钿、宝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为了镶嵌的原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镶嵌艺术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

  瓯塑是流传于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由我国传统漆艺中的堆漆工艺发展而来,因起源于浙南瓯江流域而得名。两宋时期,温州曾是传统漆艺的重镇,以漆灰堆出花纹的堆漆工艺在这一带颇为流行,民间俗称为“堆起门”,广泛应用于庙宇、民居、家具及嫁妆等的装饰。明清以后,堆漆在温州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隐起...

  瓯绣是流行于浙江省温州一带的传统民间刺绣艺术,它历史悠久,最初起源于民间妇女的绣房习作。结合瓯绣的针法路数进行辨析,它是由唐代锦衣发展而来。明末清初,温州对外交通日渐发达,使瓯绣得以吸收姐妹艺术之长,在技艺上趋于成熟,自具一格。清代道光末年,瓯绣在温州已十分流行,民间形成了“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

  乐清龙档俗称“凳板龙”,是流行于浙江省乐清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雕刻艺术。据传从明代开始,乐清人每年元宵节以龙档为道具举行群众性的游行表演活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乐清龙档以樟树和榆树为原料,采用圆雕、镂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制作完成。它一般由活动的档身、档板连接而成,全长十多米至五十多米不等...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与温州隔江相望。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主要流行于乐清市的翁洋镇南街村、象阳镇后横村、柳市镇、乐城镇一带,传播至温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   乐清的黄杨木雕起于何时不能确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元至正年款...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乐清细纹刻纸是当地流传的一项绝艺,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阳镇等地。   乐清剪纸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乐清县志》记载,元代大德年间,“社里笙歌达旦,通衢...

  温州莲花形成于清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浙南的温州市区、永嘉、瑞安、乐清、平阳、泰顺及台州的部分地区广泛流传。它系由道情演化而来,清末民初已拥有大量听众,并涌现出徐邦忠、吴文高、徐顺杰、李钩金等一批著名艺人。   温州莲花的词句大多采用七字句,也有五字和十字句,一...

  温州莲花形成于清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浙南的温州市区、永嘉、瑞安、乐清、平阳、泰顺及台州的部分地区广泛流传。它系由道情演化而来,清末民初已拥有大量听众,并涌现出徐邦忠、吴文高、徐顺杰、李钩金等一批著名艺人。   温州莲花的词句大多采用七字句,也有五字和十字句,一...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   温州鼓词的表演形式说唱相间,唱腔音乐为板腔体,基本曲调为“吟调”,节奏整...

  温州鼓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浙江和华东地区的主要曲种之一,其最主要的乐器牛筋琴独一无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据《平阳县志》和《温州曲艺音乐集成》记载,温州鼓词始于明代,由横阳(今平阳)的里巷歌谣与词曲合并而成,后承受戏曲鼓乐衣钵...

  瓯剧是温州地区最有影响的戏曲剧种,原名“温州乱弹”,它大约形成于清代初年,主要在浙江温州各县及丽水、台州部分地区流传,影响远及闽北及赣东北一带。瓯剧是一个多声腔剧种,以乱弹腔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徽调、滩簧及时调等。   瓯剧剧目计有四百五十余种,基本来自南戏、元明杂...

  泰顺木偶戏始于南宋,保存至今的除提线木偶戏外,尚有药发木偶、布袋木偶戏。提线木偶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浙北及泉州两大木偶派系的艺术因素,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诸方面均独具一格。泰顺木偶戏的木偶头用樟木或纹质细腻的杂木雕刻而成,其雕工精细而简练,开相文静而秀美;脸谱描绘简洁朴素,粉彩工...

  苍南单档布袋戏是一种独特的木偶戏表演形式,演出所用戏楼及全套行头一肩可担。演出时戏楼就地搭起,如同一座雕梁画栋的精巧楼阁,戏楼内仅有一个艺人操纵数十个布袋木偶表演。艺人脑、口、手、脚并用,双手执戏偶表演,时而还腾出右手演奏鼓、钹、板等乐器,双脚踩击大小锣,口中以不同的变音法模拟生、旦、净、丑、末...

  平阳木偶戏是一种综合性的木偶表演形式,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与艺术研究价值。它在浙江省平阳县流传的历史十分悠久,形成时间不晚于宋代,至明清时达于鼎盛。明代姜准的《岐海琐谈》称当时平阳一带的木偶戏艺人黄子复等“擅巧思制木偶,运动以机,无异生人……声音清越,冠绝一时”,清代张纂毋的《船屯渔唱》则以“儿童吻...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

  藤牌舞是流传于瑞安市的一种以藤牌为主要道具的模拟古代练兵的传统舞蹈。过去,因舞蹈时摆阵多、滚翻多,在群众中又有“打藤牌”、“藤牌阵”、“藤牌滚”的称谓。   明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年(1552—1561)间,瑞安曾先后六次遭倭寇劫掠烧杀。镇守闽浙的名将戚继光,创练浙兵,...

  碇步龙是流传于泰顺县仕阳镇的一种风格独具的“龙舞”。   仕阳镇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仕水碇步”,该碇步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长144米,共233齿,连接溪东与朝阳二村。以碇步为平台表演龙舞,始创于清嘉庆三年(1798)。据朝阳村林氏族谱记载:林氏裔孙为...

  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是全国唯一通用的道教全真派传统仪式音乐。经查证,平阳东岳观“十方韵”于清末传自浙江省著名宫观黄岩委羽山大有宫,由该宫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九代宗师林圆丹、薛圆顺传入平阳,至今已传承七代,传承谱系十分清晰。平阳东岳观现存“十方韵”曲目计67首,除去韵曲旋律相同者,实为33首。分别用于早...

  明万历三年(1575),畲族迁入泰顺后,畲族民歌从此在山城落地扎根。浙江省泰顺县畲族民歌以轻声细语为特色,句首常细分强拍,尾音拖长,形成别具特色的“泰顺调”。此调虽和“浙闽调”(指闽东、浙南、浙西的商调式)大致相同,但由于语言等不同,在音域、音调等方面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 />...

  唱山歌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畲族民歌历史悠久,伴随着畲族人民祖祖辈辈,沿袭而来。畲民以歌代言、以歌叙事,形成了劳作对歌、三月三歌会、长夜盘歌、婚庆喜歌、祭祀颂歌、丧葬哀歌等歌俗。尽管畲族居住环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四周都是汉族村落,...

  海洋动物故事,是以海洋动物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在我国动物故事中是一个特殊的门类,独具特色。海洋动物故事在洞头的形成和传播,至少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洞头列岛的移民,分别来自福建南部和温州地区周边县,洞头是闽南文化和东瓯文化的交融地,洞头渔场是浙江省第二大渔场。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优势,使得洞头海洋动...

  刘基(1311—1373),字伯温,溢号文成。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刘伯温传说源远流长,在其家乡浙南青田、文成一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说或表现刘伯温的胸怀大略、足智多谋,或表现他的仁心仁术、关爱百姓,或表现他的为官清廉、执法如山,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正义、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善良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