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美食小吃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冬天,冬笋、香菇、木耳等山珍开始端上餐桌。冬笋炒腊肉最为普遍,与新鲜冬菇一起炒就叫作炒双冬。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黄山双石又名“石耳炖石鸡”,是以徽州特有的食材石耳和石鸡为主材的一道徽州名菜。 “石耳炖石鸡”的主要食材石耳和石鸡都是难得的山珍。石耳,是地衣的一种,通常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悬崖绝壁上,无土无水,只有云雾缭绕,采摘难度很大。石鸡,叫它石鸡是因为这种动物是与毒蛇共栖在山谷洞穴中的,石鸡的外表跟鸡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种蛙类,被誉为“百蛙之王”,是徽州山区主要的食用蛙之一,将二者用高汤炖制,石鸡鲜嫩爽滑,石耳轻薄细柔,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汤清味美。 这道“黄山双石”将山珍之味发挥到极致,菜品清淡,开胃宜人,原汁鲜香浓郁,有滋补强身养颜之功效。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徽州刀板香相传是由明朝大臣胡宗宪命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徽州刀板香选用皖南花猪腌制成的火腿平铺在山笋上,后放在香樟刀板上焖蒸;待熟后捞起切成片即可。蒸出来的刀板香鲜与咸都恰到好处,营养丰富,香气四溢,也可谓是“刀板留香”。

-
中国菜-安徽十大经典名菜、“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鱼贩每年入冬时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徽州各地时,鱼鳃仍是红色,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煮干丝是芜湖著名的传统早茶菜点,也是百年老字号“耿福兴”的看家名菜。 上世纪二十年代,芜湖开设的“四五六菜馆”制作煮干丝,以掌勺大师车元清手艺最佳。1956年公私合营后,耿福兴菜馆接过这一品种,经营至今。该店虽几经沧桑,但这一品种始终保持着传统特色,而赢得人们的赞赏。其制法,经过多年的改进,比起清代的“九丝汤”,已有较大的变化。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早餐里的芜湖则是时尚的城与古老的城碰撞,是各种传统小吃的组合。在方特一期的门口,等候欢乐的同时,可以到耿福兴来尝一尝芜湖小吃。耿福兴的名号,大家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已经见识过了,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这家店,是首批中华老字号。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白玉豆腐饺是嫩滑的豆腐制成外皮,内里裹着饱满的馅料。玉白的饺子煮好捞出,在青瓷盘子里摆成一圈,如空中的一轮皎洁明月。夹起一只,豆腐外皮软滑但不易碎,内里的肉馅儿略带咸味,虾米茸给豆腐饺增添了几分鲜美。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瓦埠湖银鱼蒸蛋是淮南出了名的 美食 。它是用银鱼仔和鸡蛋等食材,经过蒸制而成的美味佳肴。制作好的银鱼蒸蛋, 入口即化,味美香甜,营养价值丰富,老少皆宜食用。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今寿县),久攻不克,积劳成疾,食这种糕点,恢复了健康。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赐名“大救驾”。寿县“大救驾“以猪板油、面粉、糖桂花、青梅、核桃仁、金橘饼、青红丝、冰糖、白糖、香油等为原料,经制皮、制酥、包酥、制馅、包馅、炸制等工序制作而成。食之酥脆香甜,十分可口。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包河里的莲藕,孔大节疏、质嫩无丝,因“丝”与“私”同音,人便称之为“无丝藕”。用包河藕做成的无丝藕圆象征包公的铁面无私。 “无私藕圆”说的是包公一生清廉,大公无私,连家训中也特别强调,如“有不公者逐出家门,不得入包家公祠”。以包河藕制作圆子叫“无私圆"。 藕的爽口鲜嫩,缓和了紧实的肉沫,它们相互渗透,形成饱满与清爽的两种风味。一口咬下去,舌尖犹如绽开了万朵缤纷“鲜花”!

-
中国(安徽)金牌旅游小吃、中国(安徽)地域十大名小吃
三河为历史古镇,美食之乡。三河米饺采用本土原料,手工制作,成为江淮之间风味独特的传统早点。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虾糊是地道湖畔农家菜。此菜制作方法简便,以虾鲜嫩、口感脆爽、米糊绵香、滑润为特色,历来备受老少欢迎。虾糊主料是巢湖产的白米虾,此虾以壳薄、肉鲜嫩、久煮虾色不变(呈白色)而区别于其它虾族。渣粉,由农家自制的炒米碾磨而成,炒制时多伴有八角、老姜、干辣等呈香型原料,成品呈现黄色,味道香浓。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三河小炒是三河的一道名菜,主料为猪肉、木耳、香菇,再根据季节不同,分别配以韭黄、芹菜、金针菜、辣椒丝、大蒜杆或白菜杆。大蒜杆或白菜杆,分别切成长条。制作时,先将猪肉切成肥瘦肉丝,肥肉丝先入锅,炸出猪油,再放精肉丝爆炒,后放木耳,香菇及蔬菜配料,加食盐炒熟即可。三河小炒的特点是“三重”:油重、色重、味重,适合三河居民的口味。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江淮之间,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留下了一段段美食传说。曹操在逍遥津大败后退至下塘,不敢用明火,焖烤出了美味的下塘烧饼。李鸿章与淮军的故事里,有李鸿章招待客人而制作的李鸿章大杂烩,还有淮军操练时的硬菜——淮军大渣肉。太平军在肥西三河大捷,也将犒劳军士的三河米饺和三河小炒声名大噪。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合肥的大街小巷,可见不少的庐州烤鸭店,有一道鸭油烧饼,这是几代合肥人的早餐记忆。和面时加入鸭油,层层叠叠,慢慢起酥,那是一种百转千回的风味。早餐时分,不少门店都有排队的人群等待着美食,堂食的人则搭配着桂花赤豆糊,细嚼慢咽,找寻童年的记忆。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合肥是“中国淡水龙虾之都”,食用小龙虾的历史由来已久。“吃龙虾,喝啤酒,谈生意,交朋友”形成了合肥独特的小龙虾美食文化。2018年,合肥龙虾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肥麻辣小龙虾,采用优质小龙虾,过油炸制,配以几十种大料秘制而成,壳薄肉多,麻辣鲜香,油而不腻,辣而不燥,鲜香无法让人抗拒。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长丰县的庄墓圆子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由春秋楚庄王时庄墓人创制,所以被称为"庄墓圆子"。它有晶莹剔透的外表,还有饱满丰富的馅儿料,咬一口,香汁四溢,柔嫩爽口。口感上细腻柔软,温和多鲜。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传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曹军伐吴,在合肥逍遥津被吴军打得大败,吴军追击曹军一直到下塘地域。夜间曹军又饿又累,但恐被吴军发觉,不敢明火做饭,军师想出办法,将行军锅倒扣,再找一些树根在下面点着,“打”出了又香又脆的烧饼,曹军军士饱餐一顿后,士气大振,第二天一举击败吴军,取得大胜,从此下塘烧饼的工艺流传下来。

-
中国菜-安徽十大经典名菜
李鸿章杂烩属于地道的“合肥名菜”。不同于一般的杂烩,“李鸿章杂烩”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水发海参、油发鱼肚、水发鱿鱼等辅料烹制而成,并将多种原料合配烧烩而成,具有醇香不腻、咸鲜可口的特点。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时,在使馆宴请宾客。因中国菜可口,连吃几个小时,宾客仍未下席。此时,主菜已用完,厨师只得将做菜剩下的边角料,混在一起煮熟,凑成一道菜。宾客尝后连声叫好,并问菜名,李鸿章答:"好吃多吃!"岂料"好吃多吃"与英语杂烩发音相近,后来此菜便被命名为"李鸿章杂烩"。

-
中国(安徽)金牌旅游小吃
耿福兴虾子面的面有韧性,味极鲜美,营养价值高。虾籽面采取宽汤窄面之法,将面条煮沸后略加冷水煮上片刻,捞起兑入有虾籽、猪油、葱花、酱油等佐料的高汤,入口鲜美无比。凡到芜湖的人,都要慕名而至,以亲口品尝为快。

-
中国(安徽)地域十大名小吃
小红头又名油糖烧卖、庐江小红头,是安徽省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以细面、糯米、白糖、猪油、金橘、桂花精心制成,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用食用色素染上一红点,故而得名。

-
中国(安徽)地域十大名小吃
据传淮南牛肉汤源自《五代十国公元957-960年间赵匡胤兵困南塘》距今已有1056年历史。当年赵匡胤据兵淮南八公山南塘地,攻打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守将刘仁瞻军纪严明,守城如命,尽管赵部顽强作战,仍屡攻不下。久之,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赵匡胤反被兵困南塘。淮南地方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把自家耕牛纷纷宰杀掉,煮成大锅汤,送进赵营,官兵喝后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破寿春城。公元959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登基,始终忘不了淮南牛肉汤,后来在民间把淮南牛肉汤传为“神汤”,又传为“救驾汤”。

-
中国(安徽)地域十大名小吃
合肥庐州烤鸭店鸭油烧饼中合肥特色传统名小吃,用鸭油和制的酥烧饼,其选料、制作、火功、质量均很讲究,烧饼层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余味久存,老少皆宜。

-
中国(安徽)地域十大名小吃
肥西老母鸡汤选用生长在肥西紫蓬山、圆通山(北纬31.7°,海拔189米,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5.7℃,平均湿度为65%)180天的、具有地理标志的优质土鸡,且在山林散养,食虫蚁,饮溪水,得天独厚,品质纯正。炖汤时采用农夫山泉优质饮用水,精火熬炖,汤清肉白,原汁原味。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吃”。

-
中国(安徽)地域十大名小吃
合肥市为“中国淡水龙虾之都”。合肥龙虾:青虾,肉嫩,皮薄,江淮之间特有,风味独特。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北宋名臣包拯(公元999-1062年)古庐洲府东乡人(今肥东石塘),回乡祭祖路过柳树店(今石塘镇),品尝驴巴后顿觉其味甚佳,回京后举荐给宋仁宗。赵祯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逐推举为朝中贡品。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泥鳅挂面是合肥市肥东县一道特色的名小吃,安徽人非常喜欢吃泥鳅,而泥鳅挂面成了当地特色的一大代表。泥鳅挂面口味偏辣,泥鳅肉质极其地滑嫩鲜美,一口挂面一口泥鳅再喝上一碗汤,简直是人间美味啊!洗净的泥鳅用猪油翻炒更香,焯好的挂面用清水冲洗会更有嚼劲不易煮烂,出炉的泥鳅挂面,色泽鲜艳味道浓郁,看着让人食欲大增。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吴山贡鹅是安徽合肥的传统名菜,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美食,经历了炖、煮之法的演变,色泽清爽、香气浓郁、口味鲜醇,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有“地阔十里,香留一寸”的美誉。吴山贡鹅作为卤菜,一般放凉后售卖,切一只或者半只鹅回家,再配上“三大件”(鹅头、鹅翅、鹅爪)和“五小件”(鹅心、鹅肝、鹅舌、鹅肠、鹅肫),约上三两好友闲坐,就着小酒,吃着鹅肉,啃着翅膀,推杯换盏,好不快哉。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说起合肥话,大家都会说起“从肥东到肥西,手里拎只老母鸡”,这是地道的合肥话腔调,也说出了地道的合肥美食——肥西老母鸡汤。 能够自由活动的肥西老母鸡,成长的过程中,吃小虫子、喝山泉水,肉质紧实鲜嫩。烹制时,仅放入盐和姜片,炖出来就是一锅汤鲜肉美的肥西老母鸡汤,漂着黄澄澄的鸡油却并不肥腻,舀一口,吹去热气,入口就是满嘴鲜香。走地鸡的闲散,带来的是大自然的造化。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位时,这道菜就是贡品,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就是肥西人,也是对这道家乡美味赞不绝口。老母鸡汤可以下面条、泡锅巴、泡米饭,汤汁和主食慢慢交融,相互渗透,扯上一根鸡腿或者鸡翅,嚼下去鲜嫩无比,再多划几口饭,吃完,还恨不得舔一舔手指。

-
“皖美好味道”特色美食
合肥的大街小巷,可见不少的庐州烤鸭店,有一道鸭油烧饼,这是几代合肥人的早餐记忆。和面时加入鸭油,层层叠叠,慢慢起酥,那是一种百转千回的风味。早餐时分,不少门店都有排队的人群等待着美食,堂食的人则搭配着桂花赤豆糊,细嚼慢咽,找寻童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