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都大饭店

  • 更新时间:
  • 地址:
  • 电话:
  • 荣获:
  • 颁发机构:

陶都大饭店前身是建于1955年的宜兴饭店,目前由中国烹饪大师、宜邦菜传承人陈达勤坐镇。陶都大饭店的餐饮在宜兴,曾创造出辉煌的业绩。2003年左右,只有四十来桌规模的陶都,一年光餐饮就有1500多万的营收。


宜兴陶都大饭店位于宜兴市繁华的商业区人民中路,地处上海、杭州、南京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宜兴火车站更是咫尺之遥。
饭店拥有各类客房、大小会议室、宴会厅、包厢、多功能厅等,可供700人同时用餐。客房装潢别致典雅,配备空调、电脑、卫星电视、 国际国内直拨电话等设施。
同时,店内设有商场、酒吧、商务中心、美容厅、西餐厅、棋牌室、桑拿浴室等,配套一应俱全,是您忙碌旅程中的温馨居所。


宜兴饭店建于1955年,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饭店的厨师想出各种烹饪办法,以素代荤,让人们大开眼界。



上世纪60年代,物资更为紧张,但是宜兴饭店照样营业。


60年代以后,条件一天一天变好,宜兴饭店除了办各种酒席,还经常到外面上门做酒席。


七八十年代,宜兴饭店的菜已经很上档次了,师傅们在传统菜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创新。


由于生意火爆,宜兴饭店于1993年开了分店,叫荆溪酒楼。



1995年宜兴饭店改建,迁到了原来长桥北面的百货公司,改叫太滆饭店。



2006年宜兴饭店迁到了人民路西边,改叫陶都饭店,宜兴饭店消失于人们的视线。



宜兴这位烹饪大师虽居酒店管理高层,仍每天坚持亲手烹制菜肴

无锡籍“中国烹饪大师”系列文章由百年老店“聚丰园”、口碑名店“泓历皇朝”特约撰稿

应邀,去年八月份的一天,一怪前往宜兴市陶都大饭店采访了中国烹饪大师、宜邦菜传承人陈达勤。


左起:丁佩华(宜兴烹饪协会会长),陈达勤,一怪

陈达勤大师生于1963年,宜兴本地人,宜兴县中初中毕业后,于1980年,17岁的达勤被招工进宜兴饭店,分在熏炙组,跟名厨宋小红、程惠方、王云鹏师傅学做冷菜。

那时候,宜兴饭店的爆鱼、卤酱麻鸭、猪头肉等在宜城为熟食首选,店内堂食和外卖量很大,烧猪头肉的是一只超级大锅,一锅烧十几只猪头,用几十年的老汤大卤烧制,特别好吃,尤其俏卖。

陈达勤真应了他的名字,勤问、勤学、勤练,要求自己必须事事通达,对每一道菜都要掌握其要领。

年轻人好学,又聪明,广得领导和师傅们的厚爱,认为他应该走出去,开阔眼界。达勤先后被派去上海的“梅陇镇”,苏州的“得月楼”,无锡的“太湖饭店”学习,受益匪浅。


在梅陇镇的三个月学习印象最深。

上海滩大名鼎鼎的梅陇镇酒家,创始于1938年,以古典京剧“游龙戏凤”中正德皇帝微服私访“梅陇镇酒肆”之轶闻而得名,接待的都是社会名流,烧高档川、江、浙菜,拥有着顶级的厨师团队,然而,在梅陇镇的厨房里,有一个灶头是专属于总厨包国京大师的,管理工作再忙,他也坚持每天自己动手烧菜,包大师对厨艺的认真态度,身先士卒的风范,深深地刻在了陈达勤的心里。

1994年,宜兴筹建陶都大饭店,陈达勤做为技术骨干调离宜兴饭店。

陈达勤的履历简单,94年为一道分界线,这之前,在宜兴饭店干了14年(1980~1994)。94年调入陶都大饭店后,至今已27年。

94年调入陶都,便担任餐饮部经理,2002年,任陶都副总经理,直至今天。

虽然多年从事餐饮管理工作,但陈达勤从不敢荒废自己的厨艺,几十年来仍坚持每天下厨亲自操刀,梅陇镇包总厨的身影一直在他的心里陪伴着他,他也想默默地用自己的勤快的身影带动起年轻的厨师们。

陈达勤多次参加烹饪比赛。

1986年,宜兴首届厨师大赛,陈达勤一道“陈皮牛肉”,脱颖而出,获得特金奖。

1996年,江苏省旅游局首届厨师比赛在南京举行,陈达勤的“虫草裙边雪梨盅”获优秀创新奖。

2003年,全国首届民族菜肴美食节在华西村举办,陈达勤的“鱼米之乡”获金奖,并获得三星名厨称号。

2016年8月首届江苏省烹饪大师技艺交流大赛中荣获特金奖。

2018年度被评为江苏省旅游系统百佳人才。




陶都大饭店的餐饮在宜兴,曾创造出辉煌的业绩。2003年左右,只有四十来桌规模的陶都,一年光餐饮就有1500多万的营收。


左起:陈达勤,丁佩华(宜兴烹饪协会会长),一怪

时任陶都大饭店总经理的丁佩华是一怪特别佩服的人物,他的酒店经营管理能力那叫一个帅,除了丁总的巨大贡献,作为主管餐饮的副总,陈达勤也功不可没。

为了降成本以创造最大效益,陈达勤跟着丁总,自己开车直接去上海买海产品。

上海的铜川路海产品市场每天凌晨开卖。陈达勤与领导傍晚五点从宜兴出发,那个时候没有高速,一口气开到昆山,在朋友的店里吃口饭,稍作休息,再开车去上海,踏准凌晨到达市场的点,单程要四个小时。采买结束,再满载返宜兴,车程又是四个小时,回到饭店,正好天亮。人虽辛苦,但心里很高兴。

没有中间商,源头进货,价钱很便宜,比如大明虾,一只虾有三、四两重,回陶都,出品的“干烧明虾”,一只可卖88元。

那个时候,宜兴人没见过这么大的虾,可热卖了。


陶都还引进了河豚,饭店高薪从江阴请来了烧河豚的专家,陈达勤被指定跟师傅学烧河豚。陶都的河豚鱼在宜城引起轰动,门庭若市,渐渐一位师傅来不及烧,陈达勤从学习、打下手,逐渐成熟,可独立操刀了,便开始接手烧白汤河豚,江阴专家专烧红烧河豚。烧着烧着,客人评价,陈达勤烹制的白汤河豚色香味很有特色,洁白浓郁、肥而不腻,比江阴师傅烧得都好吃。

怎么做到的?陈达勤说,有点诀窍,一是火功、二是调味、三是需要放点菜油和河豚肝的熬制。

还有,98年陶都从昆山引进的正宗“奥灶面”特色,在宜兴几乎是家喻户晓,得到宾客一致好评。

当年的陶都大饭店,在宜兴名头很大,菜肴口碑佳,众多名人慕名而来品鉴,如,侯耀文、石富宽、万梓良、许海峰、李大双、李小双,中国篮球队一行等。


省长顾秀莲的特别嘉奖令

九十年代末,在陈达勤的主持下,陶都开始研创“陶都农家风情宴”。


宜兴这方宝地,有山有水,盛产山货、菌类、湖鲜、野味等珍贵原材料,从山村丰富多彩的食材中遴选出基本菜肴,并予以升华,再配之宜兴特有的紫砂、竹器皿,最终构成了“陶都农家风情宴”,以突出江南乡间饮食风情和丰收的喜悦,富有鲜明的不可替代的地方特色。


2003年最后定型,先后获江苏和无锡的省名宴、市名宴,2004年,入选全国名宴,获得一致好评。

其中有“虫草炖滆湖野鸭”的野鸭,还有黄雀等食材(当年创作时,这些野味还不在保护之列)。

还比如“兰花地衣痴虎鱼”中的地衣,“稻草香焗竹鸡”中的稻草、竹鸡,“笋衣田螺汤”的笋衣、田螺,“香栗百合乌米饭”中的宜兴特产板栗,百合,乌米等,用寻常农家食材,烹饪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宴席,广受好评。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市场的繁荣,饭店的竞争日趋激烈,陶都的光环也渐渐地褪色。高价来挖中国烹饪大师陈达勤的大有人在,市场诱惑很大,是留是走?几次都是感情胜出,“陶都”,陈达勤是开创者之一,自己养育的孩子,无法割舍,还有一批忠实的客人,他们喜欢陶都的饭菜味道,总是喜欢给他打电话订餐,最终陈达勤选择了坚守。

陈达勤大师,与他接触,感受到他脾气特别温和,细致与周到,一点没有大厨的架子,却能烧制出惊艳的一桌佳肴,他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谦逊,将勤与情都融汇在他的手艺中,默默地奉献,他最好地诠释了这四个字:天道酬勤。

特别鸣谢:

原中央电视台记者王洁参与采访, 部分照片由上海政法大学学生王南皓拍摄。

无锡籍“中国烹饪大师”系列文章

由口碑名店“泓历皇朝”和百年老店“聚丰园”特约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