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傅花子馍

  • 更新时间:
  • 地址:
  • 电话:
  • 荣获:
  • 颁发机构:

2020年咸阳名吃-旬邑城关赵师花子馍。花子馍,又叫心连心,旬邑特色小吃。据考,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在旬邑民间的逢年过节、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活动中较为流行。因其纯系手工制作,口味筋道,深受大众喜爱。有着浓厚的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已入选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旬邑花子馍

来源:旬邑县政府  

花子馍,又叫心连心,旬邑特色小吃。据考,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在旬邑民间的逢年过节、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活动中较为流行。因其纯系手工制作,口味筋道,深受大众喜爱。

花子馍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将上好的麦面发酵成面团,取适量的干面粉、食用碱和入揉匀,使面团酸碱度呈中性、筋光状,再揉搓成圆条,揪面提,备用。将面提反复揉搓成馒头状,用手压成直径约15厘米、厚约5厘米的面饼,在其一面涂上猪油,取两快相向叠盖、压实,用切面刀十字等分成4份。取其一份,用双手捏住两个底角,轻轻拉长成带状,在底部同向相缠,做成底座即成。做够一屉后,用大火蒸约20分钟就可出锅食用。出锅后的花子馍,两瓣分开,呈心心相连状,莹白如玉,美观美味。

来到旬邑,花子馍可不能错过,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尝尝。



文化传承魅力彰显之城|旬邑花子馍:舌尖上的美味

2021年11月17日 17:20:00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看咸阳》讯:花子馍,又叫心连心,是旬邑特色小吃,有着浓厚的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已入选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因其纯系手工制作,口味筋道,深受大众喜爱。在旬邑,逢年过节、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活动中都会见到花子馍的身影。

在赵师傅花子馍店,记者看到案板上晾满了蒸好的花子馍,馍成心心相连状,莹白如玉,甚是美观。正在揉面的赵师傅花子馍第三代传承人赵军民:“为了让蒸出来的馍外形好看又口感好,揉面这一工序要重复十几次,直到面团看上去白亮光滑才可以。”

花子馍是纯碱馍,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其显著特点是用天然酵头发面,首先将上好的麦面发酵成面团,再揉搓成圆条,揪面剂,然后将面剂反复揉搓成馒头状,用手压成直径约15厘米、厚约5厘米的面饼,在一面涂上油,取两快相向叠盖、压实,用切面刀十字等分成4份。取其一份,用双手捏住两个底角,轻轻拉长成带状,在底部同向相缠,做成底座即成。前来买馍的李先生说:“这个馍口感非常好,还耐放,必须得早点来买,不然到下午来就卖完了。我们家亲戚自从吃了这个馍之后,一直念念不忘,现在想吃了就在网上下单买,非常方便。”  

一项好的手工技艺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我们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和面、放食用碱、揉面、做面胚,这样已经坚持20年了,以前是我和老伴在经营店面,现在因为老伴有别的事忙,所以带着儿媳妇做。”赵军民说,“现在一天能卖3000个馍,到中午就卖完了,每逢节假日或有婚嫁订单,都要提前几天预定。有的订单还在网上订购,通过快递邮寄,销往西安、咸阳等城市。”

经过数十年的钻研和改革,赵师傅对花子馍的制作进行了改进创新,花子馍的制作也更加的规范化了,味道也更加的稳定,这也使得花子馍的生产制作能够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赵师傅花子馍被旬邑人称为“花子馍王”,慕名前来学艺的人络绎不绝,目前已成功授徒数十人,这一宝贵的民间民俗文化技艺也将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咸阳广电全媒体记者  高启红  张智斌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