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清音会

  • 项目编号:
    1―3―6
  • 类别:
    民间音乐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距北京224公里,历史上曾是华北通向内蒙古草原的主干线,漠北的交通要道,是清代康乾鼎盛时期的陪都,第二个政治文化中心。
    清朝皇帝每年有半年时间在承德避暑山庄处理朝政和接见外国使节,封建礼乐必然伴随中央首脑机关转移塞北而动,这里既有前朝典雅的典制性音乐,也有后苑行宫供游艺娱乐的富于民族民间气息的幽雅纤细之乐。避暑山庄后宫的娱乐性音乐――清音十番,是后宫细乐的遗存,源于明末清初江南丝竹细乐。后“南十番”逐渐演化为由太监代代相传的“北十番”,薪火未断。清政权结束后,原南府派出机构――热河南府行署乐师王子仲、唐锡福因生活窘迫,难以为继,将原升平署所演练的娱乐性音乐“清音十番”传出宫外。1920年原热河内务府官员子弟和音乐爱好者组成有志于传承这种音乐的团体“承德清音会”,人员最多时达到40余人。活动最初在士绅上流家庭庭院自娱自乐,后来发展到社会上演示,深受世人赏识。这种由民间艺人带入宫廷,后又脱离宫廷回到民间的音乐,既有鲜明的宫廷色彩,又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优美纤细,典雅端庄。随着时势的变迁,这种音乐后来曾几度受到冲击,清音会时兴时衰。
    承德清音会音乐呈现着汉族宫廷音乐与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复合型态,充分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大统一”的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存,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申报地区或单位:
承德市

保护单位: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