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武术戏

  • 项目编号:
    1―5―24
  • 类别:
    传统戏剧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肃宁地处沧州、保定、衡水三市区交界处。肃宁武术戏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传,明隆庆年间,肃宁武师张子谦率其家人,晋京卖艺,结识了南方某昆曲剧团,后又同台演出,时唱时打,多种形式不断融合,形成最初的武术戏,在北京演出时一炮打响,极受欢迎,后张子谦率班回到肃宁,当地百姓也喜闻乐见,因此附近的高阳、河间、沧县、盐山等地纷纷效仿,使得武术戏红极一时。
    肃宁武术戏的剧目较多,至清末民初,全县有四十多个村庄都能上演武术戏,代表剧目有:北大史堤的《燕青打擂》、南大史堤的《三打祝家庄》、王家佐的《五宪徒五妹》、北白寺的《溪皇庄》、宋家佐的《花碧莲拿猴》、寄子庄的《满春园》、东泊庄的《骆洪勋打擂》等,共计五十个剧目,现在大部分老艺人相继谢世,能演出武术戏的只有北白寺一个村了。
    肃宁武术戏唱腔原以昆曲为主,后引进了京剧、丝弦、老调、梆子等地方戏剧唱腔。所有武术戏演出时,都是真刀真枪,真杀实砍,武打场面占全剧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故事情节简单,唱腔粗俗,豪放短悍。演出时间可长可短,进入武打场面时,观众也可随时上场表演而且不用化妆。乐器多为打击乐器,有大堂鼓、小堂鼓、钹、锣、小锣、大镲、大锣等,其他还有笛子、二胡、三弦、板胡、京胡、锁呐等管弦乐器。戏装比其他剧种稍简单,以便于演武。武术器械有刀、枪、棍、剑、勾、鞭、叉等。
    肃宁武术戏剧中所有人员上下场自始至终都是武术状态,而道白大多是本地土语。肃宁武术戏充分体现了该剧原生态性的简约美和质朴美,从而构成该剧粗犷、真实、简朴的艺术特点。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多村民百姓对一些传统民俗日益淡化,肃宁武术戏的演出阵地逐渐萎缩,展示平台日益减少,肃宁武术戏缺少生存空间。有些高素质高水平的演员有的相继谢世,有的年事已高,尹友庆等老艺人年纪都在70―90之间,且全县仅剩6人,有些绝技难以传承。一些能演肃宁武术戏的村民纷纷到外地打工,养家糊口,演出活动越来越少,肃宁武术戏发展异常艰难,濒危状况令人痛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沧州肃宁县

保护单位:
沧州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