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宅水蜜桃

丁宅水蜜桃主要品种为‘湖景蜜露’和‘白丽’。‘湖景蜜露’具有“果实中等,果形圆整,色泽艳丽,果肉近核部分呈鲜红色,汁多味甜,香气浓郁”的品质特征。‘白丽’具有“果大圆整,果色乳白或有红晕,肉质细腻,糖度高,酸甜适口”的品质特征。

2.1地形地貌 丁宅乡地处上虞南部山区,四明山麓,为一狭长盆地,盆地四周岗峦环列,山峰之间丘陵连绵,地势地貌起伏多样。耕地面积11548亩,山林面积40386亩,水田面积9829亩,由多个小的溪谷盆地构成。境内有九条溪,其中最长最阔最深为夏溪,上接下管溪,下连大勤江,直通曹娥江,其余八条溪均顺山涧形成,从不同方向流经夏溪汇聚在一起,下管溪东西向流经集镇南部,边缘长达 7公里,且区域内有水库3座(其中小一型1座,小二型2座)、山塘44个。盆地中部为平川地带,俗称“十千畈”,地势较平坦,常年水流充足,水质纯净,排灌方便;土壤风化彻底,有红泥土、黄泥土、黄泥砂土、黄红泥土、砂石土和山地黄泥土,其中以黄泥砂土为最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透气性好,绝大部分呈弱酸性,是水蜜桃理想的生长土壤。2012年丁宅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具有生产优质水蜜桃的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资源环境条件。 2.2气候条件 丁宅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空气通透,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区域性小气候特征明显。年日照时数达1200h以上,年平均气温16.5℃左右,夏季天气干热,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9℃; 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3.4℃。常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3~9月份,光、温、水年际变化分布基本一致,雨热同季,光热同步,非常适宜水蜜桃生长。境内平均风速较小,年际变化不大,通常情况下,平均风速夏季为2.1~3.1米/秒,冬季为2.1~2.7米/秒,最大年与最小年仅相差0.1~0.2米/秒。

3.1园地土壤及环境质量要求 丁宅水蜜桃园地控制在海拔400m以内,地形开阔,光照充足,排灌通畅的平地或坡度15°以下的低山缓坡地,地下水位1.0m以下,土壤疏松、肥沃,微酸性。空气、土壤、水等生产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的要求。 3.2品种范围:湖景蜜露、白丽。 3.3生产特点:丁宅水蜜桃的种植一方面采用与鸡鸭鹅等家禽种养结合的模式,有效利用鸡鸭鹅等家禽的粪便,同时辅以施用发酵过的羊粪、猪粪、牛粪等有机肥料用以改善土壤肥力。另一方面,丁宅水蜜桃种植园地内多采用鼠茅草等生草方式,可使土壤疏松、保湿,同时增加园地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丁宅水蜜桃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水蜜桃园地内多装有杀虫灯,利用高光效整形修剪、提高土壤通透性等农艺综合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4生产控制:生产种植有其特定的生产技术要求,必须对苗木繁育、树体生长管理及果实采收分级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 3.4.1苗木 苗木接穗应来自品种纯正的母本园或优质高产的母株;砧木应为毛桃。苗木要求无根瘤病、根系发达、芽眼饱满、嫁接部愈合程度较好、枝干无机械损伤的优质苗木。 3.4.2 定植 3.4.2.1整地起垄 整地,挖宽80~100厘米,深30~40厘米的种植带,种植带施底肥以亩栽33株桃树计,每亩施有机肥1650公斤,磷肥33公斤,掺生石灰80公斤,稻壳3方,垄高30~60厘米。平地建园,还需开挖好排水沟,主沟宽0.6~0.8米,深0.8~1.0米,支沟宽0.4~0.5米,深0.4~0.5米。 3.4.2.2定植时间 选用良好壮苗,从秋冬11月下旬落叶后至次年春天2月发芽前均可种植,但以春节前种植完毕为宜,春季种也应宜早不宜迟。 3.4.2.3定植密度 根据品种、树势、土壤质地、地形和栽培管理水平综合考虑,一般株行距4×5米。 3.4.2.4定植技术 定植前应对苗木根系进行消毒,幼苗需解除薄膜,主根剪去1~2厘米,种植的嫁接口需露出土面,种植后及时浇透水。 3.4.3土、肥、水管理 3.4.3.1土壤管理 深翻改土:最好在建园时进行全园深翻,也可在种植后逐年翻遍全园,一般在秋冬季进行,自主干处向外,里浅外深,里面深约10~15厘米,树冠外围20~30厘米,并施入有机肥。 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料,合理种植绿肥或矮干作物,利用行间生草,行内覆草(或其他有机物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助长根系发育,促进地上部分生长。 3.4.3.2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重施基肥,生长季合理追肥,实行配方施用。 秋施基肥:基肥要施足,占全年施肥量60%~70%,以10月秋季施肥为宜,基肥要全,以有机肥为主,并加适量磷肥及微生物菌肥,高产桃园每亩应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或菜饼150~2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芽前肥:以氮肥为主,一般在2月下旬施,施肥量因树势强弱和基肥用量不同而定,若基肥已施足,树势又偏旺的可少施或不施;反之可亩施尿素5~10公斤。 壮果肥:以钾为主,一般在5月下旬亩施硫酸钾25~30公斤,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对树势弱、结果多的桃树还可在采前30天左右增施采果肥,以复合肥为主。 施肥方法:以土壤施肥为主,辅以叶面追肥。土壤施肥在树冠滴水线处根系密集的土层范围,采用环状宽沟或对称半月形宽沟或放射沟施肥,沟宽(20~30)cm、深(20~30)cm。叶面施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结合喷药进行叶面追肥,以补充树体的营养。 排水与灌溉:多雨季节或大雨过后,应注意排水,防止果园积水。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并可在种植带覆草(或其他有机物料)。 3.4.4整形修剪 通过桃高光效整形和轻简化修剪技术的应用,使桃树体结构趋优,高度适宜,树枝分布合理,光能利用高效,结果均匀立体,保持了全树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为提升果实品质奠定基础。 3.4.4.1树形 采用两主枝或三主枝开心形。 3.4.4.2树体结构 全树高度维持3.0米左右,干高50~55厘米,有2~3个主枝,各占一定方位,主枝间夹角60~80°,主枝长度一般为3~4米左右,每一主枝配3~4个侧枝,侧枝角度60~80°,第一侧枝距离地面1.0~1.2 米,在第一主枝的对侧选留第二侧枝,第二侧枝距离第一侧枝60~70厘米,分别在第一侧枝、第二侧枝同侧,培养第三侧枝和第四侧枝,同侧两个侧枝间距为1.0~1.2米,第一侧枝和第二侧枝在主枝背后斜侧,垂直夹角60°左右,与主枝水平夹角45~60°,三、四主枝水平夹角30°左右。在主侧枝上均匀分布中小型结果枝组和结果枝。 3.4.4.3树形培养 离地高度50~55厘米处定干,剪口下20厘米左右整形带应有5~6个健壮芽。 主枝培养:定植后的第一年,4~5月选留长势较强,方位角较好的新梢逐步培养二大或三大主枝,其余新梢疏除,冬季修剪时主枝延长枝的剪留长度一般为50~60厘米,生长势强,可留长100厘米左右。 侧枝培养:在定植后的第二年,一般在距主干50~60厘米处选侧生强枝,培养成侧枝,冬季修剪时轻剪长放,并及时回缩生长势较弱的侧枝,注意侧枝的高度应低于主枝,保持从属关系。 结果枝组的培养,选留着生在主枝和侧枝上,位置适当的背生枝,左、右枝采用多次短截和摘心来培养,也可以对侧生枝采用先放后缩的方法培养结果枝组,同一侧在30~50厘米配置一个结果枝组为宜。 3.4.4.4修剪 3.4.4.4.1冬季修剪 时间:12月至翌年2月底,在落叶后至萌芽前均可进行,而以落叶后至春节前进行修剪为宜。 修剪主要方法:采用短截与疏删长放相结合,以及回缩和拉枝结合。 结果枝修剪:选留生长充实中庸的长果枝,约剪去其枝长的三分之一;中果枝除疏剪密生枝外,一般不短截;短果枝不行短截,一般每隔10厘米左右保留1枝为宜。 留枝量:根据立地条件、管理水平、树龄、树势和产量要求等而定。 3.4.4.4.2生长期修剪 修剪时间:萌芽后至9月底。 花后复剪:花谢后(4月上旬)要立即疏去无叶果枝、回缩细弱枝、空档枝以及冬季漏剪枝,以减少营养消耗。 除萌抹芽:在4月上旬及时抹去剪口下的竞争芽和树冠内膛的徒长芽,可减少无用的新梢,改善光照,节省养分,促使留下的新梢生长健壮,并可减少冬季因疏枝而造成的大伤口。 疏枝:在5月上中旬疏去过密小枝,使留下的枝生长健壮,分布均匀。6月中下旬将树冠上方和外围过多强枝和直立枝疏去,改善光照,防止内膛枝条枯死。 扭枝: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新梢尚未木质化时,将直立徒长性结果枝和部位高、长势旺的长果枝于枝条基部3~5芽处,朝空隙方向扭转90°,使其改造为良好的结果枝。 摘心:在5月上中旬将长势旺、周围又较空的徒长枝留6~8芽摘心,使之抽发2次枝,培养成结果枝组,或在新梢木质化后将长势中庸的结果枝摘除其先端的一小段嫩枝,使枝条暂时停止生长,促使形成枝条充实,花芽饱满的结果枝。 拉枝:第一次在5~6月开张主枝或副主枝的基角和腰角进行拉枝;第二次在9~10月对当年抽生的徒长枝或徒长性结果枝进行拉枝,使其培养成副主枝、大侧枝和结果枝组。 剪梢: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对有一定空间的徒长枝进行重短截,使抽发的二次枝形成结果枝;第二次在8~9月对徒长枝剪梢,削弱其生长势和生长量,改善中下部的光照,防止内膛枝条枯死,促使结果枝花芽饱满。 挪枝:在8月下旬~9月上旬将树冠外围的徒长枝或徒长性结果枝挪伤,以伤其筋骨而不断为度,开张外侧枝的角度,缓和生长势,改善光照,经过挪枝处理的枝条,冬季修剪采取长放或圈枝,进而培养成结果枝组,扩大结果部位。 3.4.4.4.3不同树龄修剪 幼龄树的修剪:主要任务是整形,扩大树冠,缓和树势,提早结果。应掌握因树作形,先乱后理,轻剪长放,扩大树冠的原则,采取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相结合,充分利用夏季修剪的各种方法,加速树冠扩大,调整骨干枝,增加前期结果量。 盛果树的修剪:主要任务是调节生长与结果的矛盾,既要扩大树冠,又要控制树冠,应掌握大枝少而精,小枝多而匀,从属要分明,长放加短截,延缓寿命多结果的原则。 衰老树的修剪:主要任务加强树势,维持一定产量,应掌握回缩更新骨干枝,利用徒长枝补缺,增加结果大枝组,提高产量和质量。 3.4.5花果管理 通过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措施调节产量,一般每667m2产量控制在1250kg~1500kg。 3.4.5.1适时疏果,合理留果 从落花后两周到硬核期前分两次进行疏果,第一次在花谢后25天左右,主要疏除小果、并生果、畸形果、病虫果、朝天果及无叶果枝上的果,疏除枝条基部、顶部果,选留果枝中上部两侧、向下生长的果实。第二次也称定果,在硬核期前。第二次疏果根据品种特性、树势强弱、果实成熟期选择留果量,一般长果枝留3个~4个,中果枝留2个~3个,短果枝、花束状结果枝一个或不留。 3.4.5.2适时套袋 套袋时期和标准:在第二次疏果后及时套袋,并在主要蛀果害虫进果以前完成。套袋前要喷一次杀菌剂和杀虫剂,可用32.5%苯甲•嘧菌酯2000倍+9.4%高效氯氟氰菊酯或12.6%噻虫嗪3000倍+50%噻唑锌•嘧菌酯1500倍,注意不要使用波尔多液、有机磷农药,以防产生果锈,并在喷药后当天完成套袋。 3.4.6病虫害防治 3.4.6.1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治理原则,通过栽培管理,改善和优化桃园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丁宅水蜜桃生长健康发育环境条件,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4.6.2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危害丁宅水蜜桃桃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桃褐腐病、炭疽病、疮痂病、流胶病、缩叶病、蚜虫、小绿叶蝉、军配虫、桃蛀螟、梨小食心虫、天牛、金龟子、桑白蚧等。 农业防治:起垄栽培,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科学施肥灌水,合理负载,重视采后秋季管理,有助于营养在树体内的积累,保持树体健壮。加强病虫害监测,做好病虫害防控预警。 物理防治:根据病虫生物学特征,采取糖醋液、黑光灯、粘着剂和防虫网等方法诱杀害虫。 生物防治: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积极应用性引诱剂、微生物制剂等生物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抓初发期及关键时期防治,采取病虫害兼治、并治,农药组合用药和交替使用方法,减少喷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3.4.7果实采收 成熟时期为7月中旬和8月上旬,当果实出现固有的色泽和风味时可进行采收。果实于每日上午10点之前或者下午5点之后采摘为宜,采后尽快存放到阴凉通风处。采摘人员必须戴纱手套,把套在果实外面的袋子一并剪下,轻拿轻放,装平筐后,及时放入卡车运回包装间进行筛选包装。 3.4.8果品贮藏 果品宜贮存在专用库房内。在果实入库4小时前,把冷库温度调节至4度,使冷库间先充分预冷,冷库中各部分均达到4度。果实预冷24小时后入库。冷藏温度以0±0.5℃为宜,贮藏期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5天。常温贮存时注意通风降温,时间不宜超过3天。

产品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 丁宅水蜜桃主要品种为‘湖景蜜露’和‘白丽’。‘湖景蜜露’具有“果实中等,果形圆整,色泽艳丽,果肉近核部分呈鲜红色,汁多味甜,香气浓郁”的品质特征。‘白丽’具有“果大圆整,果色乳白或有红晕,肉质细腻,糖度高,酸甜适口”的品质特征。 4.2内在品质指标 丁宅水蜜桃内在品质指标主要为: 湖景蜜露:可溶性固形物≥12%;维生素C≥4 mg/100g;可滴定酸≤0.3 %。 白丽:可溶性固形物≥14%;维生素C≥4 mg/100g;可滴定酸≤ 0.3 %。 4.3质量安全规定 丁宅水蜜桃质量安全应符合GB 2762、GB 2763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包装规定:
按照农业部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有关规定,对丁宅水蜜桃地理标志的使用做如下规定:凡在标志范围内生产经营的丁宅水蜜桃,并按照丁宅水蜜桃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种植的基地(主体、农户),在产品和包装上使用已获得的丁宅水蜜桃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接受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丁宅水蜜桃地理标志使用的监督管理,以及对丁宅水蜜桃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标志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指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对丁宅水蜜桃地理标志使用进行社会监督。使用本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对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处罚。

证书持有人:
绍兴市上虞区丁宅四季仙果休闲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丁宅水蜜桃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共计1个乡镇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4′47″-121°1′44″,北纬29°50′28″-29°54′29″。现有生产规模267公顷,年产量5000吨,保护区面积4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