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遂宁福锦手工编织技艺,源于汉、三国时期蜀国的丝织工艺。经过历代织锦工艺的继承、发展、创新、并与遂宁历代传承的观音民俗文化有机地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福锦手工编织技术,并传承至今。 遂宁的织锦工艺,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遂宁人就学会了栽桑养...

  “通家山女儿碑庙会”起源于射洪县通家山的乡民们对忠贞烈女陈满姑的纪念活动。相传,清代嘉庆年间,白莲教残部王沫在当地残害民众,陈满姑为保全父母、乡民殉节身亡。民众在其殉节之地通家山修建功德碑和庙宇以示尊敬和感恩,尊之为“陈大真人”。自清代...

  流传于遂宁城区及周边乡镇的“遂宁叫卖调”,是当地的零商小贩、流动匠人、荒货客以及馆店吆师等,在从业活动中,为了吸引、招揽买主,将自己的叫卖语言加以声调、节奏的加工美化而形成。其唱词多为直接表达,卖什么唱什么;也有跑堂行业中的一些叫卖调例...

  流传于遂宁各乡镇的“坐歌堂”,又名“陪十姊妹”,源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等西周南部巴人的婚嫁歌。其仪式隆重,有开声、陪耍、坐歌堂和送新娘4个程序,整个仪式程序均在歌声中进行。“开声”为新娘哭唱双亲及家人;“陪耍”为众家姐妹陪着新娘哭...

  “石工号子”是石匠们在开山采石、修塘筑坝、修桥筑路、营造梯田、盖房造屋时,配合各种劳动所唱的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它植于现实生活,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激发情绪、直抒胸臆、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其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和一领众和,曲...

  “涪江船工号子”是涪江上的船工,在水运劳动中所唱的劳动歌曲,其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除了“数板”“扳螃蟹”等少数号子的唱词有具体内容外,其余多数号子,均为适应不同紧张度劳动的呼号声。涪江漫长而发达的水运历史,复杂而艰险的水运环境,形成了涪...

  “遂宁竹编”是石洞当地竹编艺人以本地茨竹为原料,经过数十道工序制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透明晶莹独特,不腐不蛀,永不褪色的竹丝,再用多种不同的编织绝技,与各种书画作品相结合,编织而成的手工艺术品。产品形式多样,有平面字画、各种生活用具和瓷...

     耍旱龙是流传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安乐办事处为干屏村龙王庙及卓筒井镇周边地区的民间龙舞,是过去天旱时节,当地农民向龙王祈雨的一种方式。其道具有石雕龙王、竹编七节龙或十节龙和竹编龙头。耍旱龙一般在龙王庙前进行。舞蹈时,艺人们抬着龙王,...

  徐氏泥彩塑是以干净黄土、白鳝泥、黏土、草筋、麻筋、棉花、河沙等为主要塑造原料的泥塑工艺。徐氏泥彩塑多以人物为主,以宗教造像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较大规模的雕塑工程。产于四川中部遂宁市大英县玉峰镇辖区内,分布于大英县境内。 该项目已进入第一批...

  “蓬溪石雕”历史悠久,分布于蓬溪东晋置县。“蓬溪石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又丰富了蓬溪石雕技艺。“蓬溪石雕”的原材料得诸自然,且能长期保存,成为大型纪念性与装饰性雕刻的主要艺术品种。传统石雕,是以斧、锤、凿等作为工具,石雕品种繁多,色...

  “船山桃子龙”产生于南北朝,因其身躯为脱节的桃子(竹篾扎制)而得名(亦称脱节龙)。最初舞蹈多为16人表演(8男8女),1人持宝戏龙,7男各持一节(龙头1人、龙身5人、龙尾1人)舞动,8女各拿两朵“云彩”于龙身两侧舞动。随着时代变迁,后来...

  “象山花锣鼓”产生并流传于遂宁市大英县辖区一带,它是由大锣、大鼓、钹和4个马锣组成,由于马锣数量比一般乐班要多,故在其演奏中灵活多变,花饰多样。象山花锣鼓常用于民间婚丧嫁娶、生朝满月、节日庆典等场合,在演奏时,因侧重的乐器不同,而形成不...

  “蓬莱大乐”是产生并流传于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辖区内的民间锣鼓乐,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所用乐器大,乐队人数多而著称。其乐队的构成为:大盆鼓1面,大大钹10副,中大钹20副,大马锣10个;乐队人数一般为120人左右。“蓬莱大乐”是融...

  卓筒井始于北宋初年,用碓架架起圜刃钻头,以冲击式方法向地下深处钝凿,始创小口径凿井技术。 首创套管隔水法;首创“圜刃”型钻头;首创转槽子;首创提捞采卤法;首创康盆低压采气。 是人工井盐卤气技术向旋钻技术转化的开始。 该项目已进入第一批国...

  “观音绣”作为蜀绣的一种,源于遂宁安居区玉丰镇、横山镇。当地群众以蜀绣针法为主,同时吸纳其它名绣精髓,绣制各种观音、莲花、荷包、蒲团、佛枕、方巾等寄托爱情、平安、福寿康年等美好寓意。观音绣历史悠久,东晋《东阳国志》将蜀绣与蜀锦并称“蜀中...

  蒸馏酒酿造是先将谷物、薯类等富含淀粉或糖质的原料制成酒醅(没有过滤的酒)或发酵制成酒醪(浊酒),而后再蒸馏成酒。蒸馏酒呈白色或微黄透明,因而俗称“白酒”。其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属烈性酒。按照使用原料和糖化发酵剂来区分,蒸馏酒酿造时会有大曲、小曲、麸曲酿造技艺的不同。蒸馏酒用...

  四川井盐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创始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要早八百多年。《中国钻探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等著作皆称其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与大英县相比,自贡的井盐开采更是规模宏大,遐迩闻名。 /&g...

  四川井盐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创始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要早八百多年。《中国钻探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等著作皆称其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与大英县相比,自贡的井盐开采更是规模宏大,遐迩闻名。 /&g...

  徐氏泥彩塑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艺术,主要流传于四川省大英县一带。清末民初川中塑像名师杨子园、罗体成收徐得亲为关门弟子,是为徐氏泥彩塑的发端。徐得亲之子徐兴国自幼随父学习雕塑、绘画、书法艺术,完整地传承了衣钵。   徐氏泥彩塑用传统技法施工,先绘图设计(包括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