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裱画技艺

  • 项目编号:
    NJ-01-Ⅷ-0014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方山裱画技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中国书画装裱同我国的京剧、书法、国画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据史书记载,装裱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魏晋时期已经萌芽;南北朝时,逐渐形成了装裱的基本形制——卷轴;到了唐代,产生了挂轴和册页两种新的装裱形制,这标志了中国书画装饰工艺初级阶段的告终;北宋宣和年间,书画装裱工艺已趋于完善,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技艺和款式已有了新的发展,并涌出一批书画装裱艺术家,同时发明创造了至今不衰的“宣和装”的装裱款式;明清至鸦片战争前,装裱工艺形制及品式百花齐放,集历代装裱之大成,技艺更加完善。进入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装裱工艺在世间得到普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装裱风格,如南方和北方的装裱工艺就有了“苏裱”和“京裱”,即南裱和北裱之分。
       南京历来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众多,书画艺术十分昌盛,伴同书画艺术的装裱业也相当发达,南京的装裱业是南裱的代表地区之一。在明清两朝,江宁裱画十分闻名。当时的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城就在江宁府城(今南京),做装裱生意的能工巧匠都集中在城内三山街一带,兴盛时多达几十家字号。直到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因太平军占领南京,战争使裱画业迅速萧条,直至毁灭。当时,城内的裱画艺人多数流落江宁乡间,直到社会安定之后,裱画业才逐步兴起,方山裱画业也是那个时期的产物。方山裱画都集中在方山周围,因方山距南京很近,一批因太平军战乱而流落方山地区的裱画工匠,纷纷在南京城南三山街、中华门一带开设装裱店面,接到生意后回方山家中作坊装裱,生意十分红火。受其影响,一批方山当地村民也纷纷到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去拜师学艺,满师后,如法炮制,在城市里开店裱画。久而久之,方山裱画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裱画村。
       方山裱画分“红货”、“白货”两种。喜庆匾额、中堂楹联用腊光纸制成,做出形式多样,规格不等的书画产品,这种装裱称之为“红货”,又叫“红帮”。名人字画、书题警句精装细裱,称之为“白货”,“白货”多为客户将自己的书画作品和收藏需要修补的古字古画送来装裱、修理。方山裱画的个体户、裱画厂、裱画村,往往红、白两货都做,业务互为补充,忙闲互为调剂,红货产品除当地广为销售外,还远销江西、安徽、苏北等地。方山裱画技艺流传至今,充分说明了其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在江宁已有一定的规模和传人,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必要加强对传统技艺的研究和保护,使其更好得传承和发扬光大。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