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梆子戏

  • 项目编号:
    Ⅳ-155
  • 类别:
    传统戏剧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淮北梆子原名“沙河调”或“沙河梆子”,流行于安徽省淮北地区,当地人俗称“高梆”,又称“梆子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60年定名为淮北梆子,并成立安徽省淮北梆子戏剧团。
  淮北梆子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与河南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莱芜梆子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演唱时用枣木梆子击节,唱词多带衬字,曲调中吸收了淮北的灶王戏、坠子嗡、鼓书说唱、叫卖声以及劳动号子、船工号子等音调。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朴实大方。对这种演唱形式,人们习称它为“高梆”。其不同于兄弟梆子剧种的突出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淮北梆子板式结构与河南豫剧相近,但细品味又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黑、红脸唱腔,韵味独特,变化多端,在唱法上有独特的风格韵味。
  淮北梆子的剧目,大多以历史题材改编或移植而成。大戏情节扣人心弦,小戏生活气息浓郁,深受黄淮一带观众的青睐。旦行戏有《断机》、《劝夫》、《妲己》、《陈妙常》等二十余出;小生戏有《提寇》、《杨龙》、《杨八郎》、《拜师》等十多出;丑行戏有《花子拾金》、《双推磨》、《小秃闹房》等十多出;红脸戏有《跪坡》、《临潼关》、《斩子》、《过五关》等十多出;黑脸戏有《铡美案》、《王莽篡位》等。同时还改编、创作了一大批剧目,如《寇准背靴》、《孟姜女》、《桑园会》、《穆桂英》、《楚宫恨》、《临潼关》和现代戏《两块花布》、《重要一课》、《大树参天》等。近年来,淮北梆子创作的新剧目和演员还多次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艺术活动中获奖。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宿州市

保护单位:
安徽省宿州市梆子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