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畲族摆字龙

畲族摆字龙是一种独具畲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舞蹈,通过畲族年轻后生游、盘、翻、腾、穿、缠、戏等舞龙技巧动作,摆弄变化出“天下太平”、“人财两盛”、“添丁添财”等上十种字样。

会昌畲族摆字龙由七节组成,配以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等,由红色花绸缎包裹,并将每节龙用红色花绸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鲜活的彩龙。

畲族摆字龙是畲族民俗活动的缩影,是畲、汉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见证。形式活泼,寓意喜庆吉祥,反映了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情况,是不可多得的民族传统舞蹈,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历史渊源

据会昌《蓝氏五届联修族谱》、艺文资料和《畲族与蓝姓》记载,元末明初,畲族蓝氏为了躲避战乱,从福建迁徙到会昌县筠门岭镇、洞头乡等乡镇的山区中,畲族摆字龙由此传入会昌。畲族摆字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到清乾隆年间,日趋成熟。起初仅畲族人民集聚地舞摆字龙,是畲族三月三乌饭节中的重要娱乐活动。

清乾隆年间至民国初期,是畲族摆字龙的鼎盛时期。解放前夕,由于战乱影响,畲族摆字龙这一民俗活动日见萎缩,活动范围不断缩小,传承人大都因避兵燹被迫外逃,活动几乎中止。改革开放以来,畲族摆字龙这一传统舞蹈逐渐回复,每年春节、三月三乌饭节期间,畲族人民都要舞摆字龙热闹几天,摆字龙成为营造节日气氛、增添节日喜庆的重要活动。

基本内容

畲族摆字龙集狮头、蛇身、鱼尾、凤爪于一身,汇勇猛、灵活、友善、高贵于一体,摆弄变化出“天下太平”、“人财两盛”、“添丁添财”等上十种花样,令人叹为观止。舞“摆字龙”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四个动作。




申报地区或单位:
会昌县

保护单位: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