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山大龙

  • 项目编号:
    JS-01-III-0008-01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说,明代万历年间,当地进士杨培庵避雨庙中,遇到一条受惩罚的小白龙。杨培庵心生怜悯,代其向执法的张天师求情,还将小白龙带回了骆山村,让其行云播雨,造福百姓。从此,骆山村便有了舞龙的习俗。
骆山大龙龙身长近百米,号称“江南第一龙”,在溧水、影响遍及高淳等周边地区。“腊月正月到骆山看龙”成为一种习俗性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
舞龙一般在农历春节期间进行,主要是求神祈福,期盼来年风调雨顺。表演程序为起草、给白龙开光、落草仪式。全程民俗特色浓郁。
舞龙主要分为跳珠、跳龙、跳云三部分。跳珠:由掌珠人在前面引导龙首前行。跳龙:因龙身巨大,需分作两队交替上阵,轮番表演。其阵式有巨龙摆尾、一字长蛇阵、盘旋阵等。 跳云:由66名8岁至12岁男童表演。他们身着彩衣、彩帽、脚穿绣鞋,手持云板在龙身围起的空场中表演,分为图阵和字阵两种。图阵有 “双龙出水”、“满天星”、“三角形”、“五角形”,字阵有“人口平安”、“天下太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字样,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祝福。舞龙历史久远,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及民族心理等都具有研究价值。
1945年,抗战胜利后,骆山村民杨裕发、杨裕才自发组织舞龙,以示庆祝,后一度偃息。改革开放后,骆山村民龙重新恢复舞龙,一直延续到现在。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