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郎庄面塑)

  • 项目编号:
    Ⅶ-53
  • 类别:
    传统美术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面花俗名“花馍”、“窝窝花”、“糕花”,也称“面塑”,是流行于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面花的起源与传统民间的饮食和信仰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唐代面塑遗物表明,这种民俗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北方地区,面花塑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每逢传统佳节,家家户户都会依照当地的习俗和惯例制作面花。这些面花制品形式多样、姿态各异,兼具供奉、观赏和食用等多种功能,也可以用作馈赠亲友的礼品,成为民间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这种自发的面花塑作活动充分展示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才能,使蕴涵在民间习俗中的文化传统得到自然的传承和彰显。各地不尽相同的风土人情和礼俗讲究造成面花艺术丰富的表现形态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面花制品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将传统节日的文化空间装点得分外美丽。
  郎庄面塑俗称“面老虎”,是流行于山东省冠县郎庄的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据郎庄村碑记载,明代洪武年间有郎姓兄弟从山西迁徙至此,以姓立村,名为“郎庄”。后因“郎”字与“狼”同音,寓意凶险,有巧手村民捏制“面老虎”以制“狼”克邪,祈求平安。其后捏虎制狼之法相沿成俗,在郎庄世代延续,经后人不断发展完善,形成当地特有的面塑艺术。郎庄面塑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反映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和民众的审美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为地方民俗和民间艺术的研究提供鲜活的例证。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冠县

保护单位:
冠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