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河风筝制作技艺

         浦河风筝制作技艺 ,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常州新北区西夏墅镇的浦河风筝制作技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清末始,西夏墅浦河地区民间就有喜爱扎制风筝、放飞风筝的习俗,世代相传,延续至今,使之成为一项独特的乡土民俗活动。
    风筝,在民间俗称为“纸鸢”“鹞子”。浦河风筝以品种花色多、个体大而名闻遐迩。浦河风筝的种类有:龙鹞、蝴蝶鹞、八角鹞、美人鹞、双蜈蚣鹞、宮灯鹞、亮月鹞、蝙蝠鹞等百余个品种。
浦河风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龙鹞。最长的龙鹞有408节,长达250多米,由于其体型庞大,对自然风力要求较高,风力4-7级时放飞最佳放飞时须先确定风向,掌握风力,并需要10余人配合协作放飞,一人扶龙头,一人扶龙尾,四人扶龙身,其余人分段拉线,待龙鹞升空稳定后栓牢在固定木桩上。龙鹞在天空中,似一条金色的神龙,风云际会,巨大的气流呼呼作响每年清明前后浦河龙鹞放飞活动都会成为常州地区的一靓丽景观。
    浦河风筝的制作材料:一般以竹、纸、线、浆糊(胶水)为主。艺人选用韧性较好的淡竹材料,以线成各种形状的风筝骨架,然后用棉纸裱糊骨架而成,再用黄麻捻成线绳(改用尼龙绳、尼龙线作为放飞绳
    近年来,浦河风筝制作技艺及风筝放飞活动进入了新的复苏期。1983年,西夏墅浦河风队应运而生,现成员已达200多人。风筝队多次应邀参加市、区举办的大型风筝比赛活动,并频频得奖。浦河在梅林匠心铺开设了风筝传习讲堂,从事技艺的讲习和传承。在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设立了非遗工作室,专门从事风筝的研究和制作。此外,还将浦河风筝制作技艺及风筝放飞技能列校本课程进入实验学校,该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以风筝活动为载体创出学校普及乡土课程新特色所有这些,浦河风筝制作技艺及风筝放飞技能保护传承传播发挥重要作用。新老交替中的传承和发展,使常州地区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