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号子(兴安岭森林号子)

  • 项目编号:
    Ⅱ-100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森林号子是林区伐木工人在伐树、运木、垒木等劳动中所唱的号子,主要流传于东北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及西北、华南各大林区。它因劳动方式不同而形成多种名目,如长白山区的运木号子就有蘑菇头号、大掐子号、拽大绳号、嘹号、瓦扛号、流送号等。华中、华南各林区还有一种“排筏号子”,是工人们将“木排”放入江流时所唱的一种号子。由于森林作业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所以号子也相应形成高亢粗放、气势豪迈、压倒一切的风格特色。
  兴安岭森林号子是在松花江流域运送木材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广泛传布于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开发东北林区,林业工人全力投入生产,用号子来统一抬运木头的步伐,帮助完成装车、归楞、运输等作业,由此形成了系统化的兴安岭森林号子,在东北特别是伊春林区广为流传。
  兴安岭森林号子曲调起伏跌宕、粗犷豪放,具有典型的东北民间音乐特点,大致可分为伐木号子、抬木号子、滚木号子、流送号子等类型。其中伐木号子较为简单,只有“顺山倒”、“上山倒”、“下山倒”、“横山倒”四句。抬木号子分为大掐子号、蘑菇头号、拉鼻子号、哈腰挂号等,主要用于平地运木、归楞等劳动。滚木号子分为拽大绳号、瓦扛号、了号和吆咿三号等,流送号子则分为拉羊拽号、拆垛号、洋工号、羊工号、山字号等。20世纪中叶,兴安岭森林号子在当地林区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统一步调、促进生产、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成为林区劳动群众的精神象征,具有森林文化及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随着林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木材资源的锐减,兴安岭森林号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少,目前流传在伊春林区的森林号子只有哈腰挂号、拽大绳号等几种。兴盛了近一个世纪的兴安岭森林号子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黑龙江省伊春市

保护单位:
伊春市群众艺术馆